相信大家在画分析图的时候,都听过sasaki的大名。
他们对色彩恰到好处的操控,各种形式箭头的搭配使用,使得色彩鲜明、信息量很大却简明清晰的分析图从一众对手中脱颖而出。其实这些分析图,通过犀牛和Ai就能快速完成了。
当小编还是一个Ai小白的时候,也曾误解过他的功能,嫌弃Ai画曲线死板,线形单一,填色麻烦……现在想想,真实so naïve.
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Ai中都有哪些黑科技吧~
先导篇:Ai中的一些操作小技能
填色:
矢量填色是Ai中最常用到的工具之一。基础的填色可以通过绘制图形的时候改变描边、填色和透明度达成:
如果要对图形进行批量上色,就需要使用实时上色工具,快捷键为k。
使用实时上色工具时,要先选中想要上色的矢量边缘,点击k,系统会自动识别封闭边界,进行矢量填色处理。
扩展边界:
很多同学可能见到过分析图中这种形状的箭头
这种自然箭头是如何绘制的呢?很简单,先画出这样一个基本的适量箭头。
然后选中这个箭头,点击上方工具栏的对象-扩展外观;再点击对象-扩展——箭头就从一个矢量线段变成了一个填充图形。此时通过“直接选择工具”就可以进行修改和拉伸,还可以用钢笔进行控制点的添加。
线形调整:
除了通过扩展边界手动调整箭头形式,Ai中自带大量的调整线形的工具,包括控制箭头、线形粗细、虚线、虚线形式、渐变、粗细变化等。例如,我们先用曲线钢笔绘制一条曲线:
以及绘制一条自然渐变的曲线:
阵列:
在Ai中也可以实现Rhino中类似的阵列方法。主要操作为CTRL+d意为“重复上一项操作。
比如,选择一排点,向下复制一段距离,此时按住CTRL不断点击字母D,可以实现批量复制:
正式篇:场地与采光分析图的绘制
熟悉了基本的操作,就开始今天份分析图的绘制啦~今天小编抛砖引玉带来这样一张图:
分析图表达了建筑被动式体系的分析与以及周边场地的关系,由于项目还没有公开,更多信息就不说啦~为了方便大家浏览和保存,小编特意做成了长图~
寻找色卡:
勇于参考是学好建筑的第一步。当大家对色彩的掌控度还不高的时候,可以先找到一张分析图,自己制作一张相关的色卡,模仿大师们的配色。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审美调整配色,或者通过特定颜色反映特定的功能。
比如,刚才提到的参考图就可以分析出这样一张色卡:
分析逻辑:
在画图之前,先对参考图的分析逻辑进行一个梳理,方便对应到自己的设计里。比如小编这次参考的分析图,主要分析对象是一个建筑组团,分析内容主要有三个:建筑立面以及建筑高度变化对采光的影响;建筑排布涉及的视线关系;以及一层裙房的功能设置、建筑组团在地面层的开口与周边地块的关系。
在我们这个设计中,也可以大致分为立面被动式系统、周边环境分析、屋顶节能系统等。
底图截图:
在Rhino中调节视图为“正等轴测”,调整为极地模式;在图层处可以进行基础的材质和颜色设置。也可以使用阴影模式与线稿模式截图叠加。得到一张底图如下:
信息绘制:
在ai中建立画布,文件-打开-选择底图导入。之后逐层添加分析信息即可。注意,每一条分析项目绘制前都建立一个新的图层,方便进行颜色、边界、前后关系的调节。
首先使用钢笔工具-按住shift调整填充颜色与填充边界-绘制南立面、西立面、底层商业、屋顶绿化以及屋顶太阳能板的色块,并降低部分不透明度。
效果如下:
接下来进行太阳运动轨迹的绘制:从参考图中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太阳、底层由粗到细的轨迹、深色虚线箭头。我们依次绘制。首先,用曲线钢笔绘制一条曲线,修改线形模式、颜色和透明度如下:
之后新建一个图层。点击刚才那条曲线-ctrl+c-点击新的图层-CTRL+shift+v原位粘贴。此时选中曲线,调整颜色、线形、箭头如下:
之后,再新建一个图层,用图形绘制工具画出太阳及光线即可。(按住shift可以保证画出的圆形为正圆)
绘制后效果如下:
最后,运用以上方式,进一步添加图内道路、视线关系等信息。调整完毕后,关闭导入的底图,导出Ai绘制的图形为pdf。
细节补充:
将图片导入ps中,进一步增加文字等细节。用直线引出相应部分进行补充说明,一张建筑组团的被动式分析图就大功告成啦。
总结
最后,小编想说,用Ai画分析图有什么优势呢?
首先是矢量性。Ai中一切数据都是以矢量形式存在,除了保证绘制的精准,在不断放大的过程中,也能使得细小部分的处理变得方便和简单。曾经小编在PS中对着细致的线稿填色时常常感到一筹莫展。不仅如此,矢量也使得颜色的控制变得准确,不会因为像素限制导致绘制过程中出现很多色彩误差,非常适合有强迫症的小伙伴啦。
其次是线形的灵活调整。Ai的线条除了可以控制粗细,还可以控制虚线、渐变、形状、甚至自由扩展,这是Ai区别于CAD、PS的强大工具;曲线钢笔的改进也让Ai一部分替代了Rhino的作用,使得分析图的操作变得更加简洁。
强大的可视化效果,让Ai直白清晰的界面比偏向工程图的CAD平易近人了不少。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逻辑层次的锻炼与协同性。以前在竞赛中,曾经画过这样一张分析图:
其中场地设计的底图、以及其中的每一个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同学各自深化的。不同图层可以在Ai中迅速叠合、调整透明度、改变前后关系、生成相应图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