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剧《茹基夫》的人单厢对黄志忠抢钱时喊“发炮”的名戏码始料未及。
在丈夫李珊珊被日本人控制后,为了保护全团将士,黄志忠不假思索地发布命令进攻,却因此牺牲生命了自己的爱女。
而在疗养院蕨科舌的过程中,他也命运似地与另外一位丈夫褐带相恋重归于好,而剧《茹基夫》中黄志忠的蓝本是原沈阳军区司令员王近山。
这个因为曾在内战中和敌人美天命的上将,被同袍称为“王疯子”,综观他的毕生,同样充满了传奇性——少女从军,20岁就成了年轻的军长;他曾经许多次血洒单枪匹马,手残腿瘸还领兵科泽藓,写出了他母文氏中最精采的一大笔。
然而,在单枪匹马上闯过无数岂知的大将军,却也“黄大钧东者”,他的毕生有过两位丈夫,而与外甥女韩丹东血雨腥风的爱情,却让他贬谪河南,一颗盔鼠也从此黯淡。
129师与外甥女贝唐
1937年12月,王近山大将军在内战中身受,住进了129师疗养院,当时还叫做韩琪琪的女人,是129师疗养院的牙医,为人爱心,出难保也十分雪铁龙,是129师疗养院出名的“院花”。
杨家更为重要是女子生得风情万种,对组织机构上的无私奉献也让杨家在129师有了个特殊的称谓“半个疗养院”。
韩琪琪的主家舅舅是当地出名的医生,抗日内战爆发以后,夫妻俩包括年老的爷爷全都“应征入伍”,参与了新四军,还为129师疗养院送去许多医用和药物。
在战祸争斗的年代,人口、药物都是匮乏品,杨家对组织机构上的贡献是不予置评的。
“院花”的美誉再加上“半个疗养院”的光荣称号,使得韩琪琪在129师名声在外。
在王近山住院期间,钱信忠院长特地安排韩琪琪护理,一同住院的陈锡联看着这对佳人,无不感叹天公作美,常常暗中牵线搭桥,很快两人便修成了正果。
疯狂的爱情
韩琪琪为王近山做过最疯狂的事情怕是改名了,父母赐予的名字,嫁人以后却为了爱情断然改了自己的名字。
韩丹东本名韩琪琪,因为丈夫名字是“近山”的原因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丹东”,“岫”和“岩”离山都近,从此只有近山的韩丹东,再无韩琪琪。
而王近山对韩丹东的宠爱也是血雨腥风、毫不掩盖。
解放内战那时候,军人王近山和军医韩丹东配合默契,是无可厚非的天作之合。
在一次内战中,怀着孕的韩丹东在行军打仗中却一不小心从一个山坡上滚下来,孩子没保住。
王近山看着和自己东奔西跑的丈夫风餐露宿,辛苦至极,而作为父亲,连自己未出生的孩子都没有能力保护好,心疼之际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长久之计。
为了不与丈夫分开,王近山设计了一个“大花轿”——说是大花轿,其实也就是一辆骡子拉着平板车,在板车四周搭起了棉布帘子遮个风避个雨。
因为“大花轿”,部队上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刘伯承一只眼,就是看不见韩丹东”。
说是有一天,刘伯承元帅碰巧在路上看到了“大花轿”,韩丹东马上下车给刘司令敬了个军礼,有人告诉他这就是“王疯子”的媳妇,刘元帅莞尔一笑、挥了挥手,说“走吧,走吧。”
这时期的两人在战祸争斗时几乎形影不离,生死相依,没想到却在之后天下太平时选择分道扬镳,回看这疯狂的爱情不免让人心生唏嘘。
送女引发的裂痕
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新中国成立以来,腥风血雨的内战时代总算过去了。
在这时,王近山和韩丹东也有了他们的第六个孩子,为了庆祝抗美援朝的胜利,夫妻俩给女儿取名“王援”。
万万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个孩子的出生,两人的感情迅速降温——王近山竟然没有经过丈夫的同意,将他们第六个爱的结晶送给司机老朱。
老朱是王近山的司机,曾经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舍命保护过王近山。
为了报答老朱救命的恩情,他能想到的办法就是送给不能生育的老朱一个孩子。
而孩子对母亲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样不与丈夫商量、擅自做主,还是送孩子这样的大事儿,却被王近山轻描淡写地说了出来:“这个孩子,我已经答应把她送给老朱养了。”
可想而知,作为一个母亲,韩丹东是十二分的不情愿,她责问丈夫为何自作主张、为何如此狠心。
十月怀胎的骨肉说送人就送人,哪里顾虑过她这个做丈夫的感受,虽然王援要被送走这件事木已成舟,韩丹东却对丈夫生了深深的怨恨,她发誓从此不再生养。
听说麝香可以避孕,她连吃带用,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也要反抗着丈夫的决定,两人感情上的缺口也因为这次送女风波越撕越大。
送女风波后,两人便陷入了冷战,个性十分要强的双方谁都不愿意心平气和地和对方袒露自己的伤痕,硬是憋着一股劲,不停地赌气、争吵,就连两人最喜欢的交际舞,也不和对方跳了。
王近山因为家庭矛盾,更像是抓住救命稻草般——把跳交际舞作为疏解烦闷的手段,而韩丹东看着丈夫和其他女子的肢体接触,还不忘对着孩子讽刺王近山:“别看他腿瘸,一跳舞就不瘸了!”
对曾经的共同爱好是跳交际舞,对两人曾经是最好的舞伴这些事实,全部都随着时间在两人的脑海中烟消云散了。
面对丈夫越来越沉迷舞蹈,而韩丹东因为工作上的调动抽不出时间、也不愿意抽出时间陪伴丈夫,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自己的妹妹接到家里陪丈夫跳舞。
总之也是要去跳舞,让妹妹陪着去,还能充当“眼线”的作用,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韩丹东的妹妹韩秀荣刚从大学毕业,风华正茂,且对姐夫王近山十分崇拜。
时间一长,韩丹东看着妹妹与丈夫说说笑笑,竟然怀疑妹妹与丈夫互生情愫。
婚姻中,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信任就荡然无存了,无论丈夫是上班还是开会,韩丹东都要严加追问。
时间一长,王近山受不了丈夫的怀疑,两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本就是性格强硬的两人,越吵越厉害,越吵越受伤,脾气暴躁的王近山也常常在家里摔东西…….
一纸诉状丢将衔
韩丹东无比心痛,她痛苦最爱的两人如此不顾虑自己的感受,也怨恨自己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看着和丈夫出双入对的妹妹她失去了理智,在韩丹东看来,丈夫和妹妹无话不谈,自己这位丈夫好似形同虚设,双重的“背叛”成了压垮这段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种种因素下,韩丹东没有选择使用挽救婚姻的最优解:沟通。反而希望借助外力让丈夫回心转意:发动亲友、找组织机构、找妇联。
在韩丹东的控诉下没多久,韩秀荣便被妇联带走,工作也调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疗养院,因为距离的原因,发配的地方都不能选择北京、天津等地,离王近山越远越好……
丈夫“作风问题”的投诉信也辗转多层,最终转到了时任副主席的刘少奇手里,遂派人来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
婚姻中夫妻没有沟通,却“由上而下”般得知丈夫的举动,王近山像只被激怒的雄狮:“不打报告还有余地,告中央就非离婚不可了!”疯劲上来以后反而直接向组织机构打了离婚报告,最终还惊动了毛泽东。
当时社会上有一种不良现象:不少干部进城以后就抛弃了“糟糠之妻”,组织机构为了打击这种风气,凡涉事的干部一律严处,人称“铡美案”。
王近山和韩丹东的婚姻问题也被当做了这类不良风气处理,几天后,中央组织机构部的处分就下来了:撤销王近山司令员的职务;降为副军级;开除党籍,分配到河南的农场进行改造,王近山没有申辩也毫无怨言地接受了组织机构的安排。
“疯子”大将军王近山也难保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名声,反观韩丹东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丈夫受处分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是想让丈夫回心转意。
患难见真情
王近山的女人缘还是很好的,在打算离京收拾行李时,一直照顾王近山的保姆小黄向王近山表白:“首长,我不怕吃苦,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跟着你,你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吃苦也没关系。”
王近山被这20岁女孩的勇气所打动,也给了他一些南下的慰籍。
婚姻破裂、事业受损,却还有一份年轻的真心在自己身边,想想也不算孤单了。
最终,这段年龄相差20岁的恋人在河南办理了结婚手续,这是韩丹东万万想不到的,也是她一直都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她想不到自己上交给组织机构的一份“作风问题”报告便摧毁了他们的婚姻,殊不知在婚姻经营中,这些借助强压的外力是万万不可取的。
普通男性思维强大的自尊心况且不能接受这样的婚姻处理,何况一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统帅数万士兵的首长。
王近山虽身处河南,却一直惦记着曾经呆过的家园——部队,在老部下肖永银的建议下,1968年王近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信中他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恳请回到部队。
次年“九大”会议中,许世友代为提交了此信,随后,中央军委的批示下来了:恢复王近山副兵团级待遇,提携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韩丹东听到王近山“解放”的消息高兴地眼睛放光,做了一桌子好菜。
大将军病重,前夫探望反被拒
韩丹东退休后,总会和孩子们讲起她和王近山的故事。
在她的心里,王近山始终是自己的丈夫,她也从不承认他们已经离婚。
在家里客厅的墙上,并排挂着王近山穿着大将军服、眼神坚毅的彩色大照片和韩丹东的一张同等大小的彩照。
每每到了逢年过节,韩丹东会做上一大堆丰盛的饭菜,摆在王近山照片下面的桌子上,还摆上一副王近山的专用碗筷和酒杯,再点上一炉香,说上好一会儿话。
1974年春,王近山逐渐感觉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到了11月,突然大吐血,不得已住进了疗养院疗养,没想到医生打开腹腔检查,却是胃癌。
在北京的韩丹东听到了他患胃癌的消息,脸“唰”地白了,对曾经辉煌却又因为她落魄的王近山,分开的这些年她心里也有些酸楚和悔意,她悔恨当初状告中央的决定。
虽然昔日爱人今已有家室,塌侧也有丈夫照料,作为结外甥女子的韩丹东还是想去趟南京,看看王近山,随后采买了些补品就打算出发。
过去的恩怨如白驹过隙,如今哪怕是作为一个老友,也应该去看看当初的爱人。
电话这头的韩丹东听出了恨意,她万万没想到这份感情的结局难保个如此下场,也不曾想过当初的伤害威力如此巨大,直至一个人生命尽头都不愿意修复。
对这份死生不复相见的感情,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哪里说得清楚……
直到王近山逝世,留下的遗嘱中还有一句:“不许自己的前夫参与丧礼!”这种结局,实在是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