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你做两个试验。
关上你的智能手机,看一看有珍藏机能的APP,比如说QQ、chan、博客、聚润、获得、喜玛拉雅、科学知识地球、第一印象讲义、意向书、记事本
之类。
你的总珍藏量有啥呢?在回帖上方留个历史记录吧。
–
我呢,智能手机APP珍藏量近2000。笔记本电脑珍藏的文件格式少于20GB,不主要包括音频,视频。
啊有心人士不晓得,的即吓了一跳。
Artist: Tim Whyatt1. #暂停重要信息网络连接,找占卜师课堂教学过的方式
每天的珍藏,都让他们误以为,他们赢得了用户端的科学资料库。在智能手机一搜就能找出标准答案,他们是两个科学知识广博的人。
但却被现实生活一场又一场地从后棒击。
我下定决心在新年重新整理我的珍藏夹<戳这儿看>。
重新整理操作过程中,我还科学研究了三种科学知识管理工作的方式。最终在L老先生这儿找出了适宜他们的方式。
我参照他的作法,构筑了这种的科学知识重要信息系统。
在这儿,我想非常感谢L老先生的该文,每天都让我有神经系统升级换代的觉得。
此次,我特意买了QQ该文浏览应用软件,浏览了L老先生大部份的该文。
–
L老先生的知识管理工作用的是『INK-P』讲义法。
『INK-P』分别是指 Inbox、 Note、Knowledge 和 Project。L老先生在这篇该文有详细的介绍:<分享我的生活重要信息系统>。
下面我详细来说我的『INK-P』课堂教学。
2. #每日生活
每一天他们会接触很多事情,赢得一些感受,一些想法,一些新科学知识之类。
他们就把这些统称为『重要信息』吧。
我把每天的事情分为三类:
① 有期限的事
在前一天晚上或当天早上,我会在手账本和 Excel 列出今天要做的事。
有时按日期来列任务,有时按需要的时间来列任务,比如说这种:
然后我会把项目的进展,完成的质量和数量发到『INK-P』的『Inbox』里。
② 无期限的事
这些事没有时间限制,可以在碎片时间做,或找时间做。比如说重新整理照片,浏览公众号该文。
我把它们放在微软的 To Do 里。这款 APP 简单轻便,又全平台,非常适宜我的无期限任务。
③ 任何有用的重要信息
除了以上,还有很多我想历史记录的事。
比如说看公众号时赢得的新科学知识,重新整理相册时有张照片引起我的回忆,我也会丢到『Inbox』。再加简单的描述,等有空了就去补充。
还有两个是『焦虑中转站』,不能马上解决但又会占据我神经系统的问题,比如说儿子的社交能力。我也会把它们放在微软的 To Do 。
不过,对于焦虑问题,我要求他们不写“我担心儿子交不到朋友”的主观想法,而是会尽量客观地描述具体事实:[交际]儿子眼睛盯着一年级的哥哥,想和他玩卡片,但没有开口说话。
这种写得目的是为了区分我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事,降低对他们的怀疑,减少对别人的控制。
3. #科学知识管理工作
根据他们的习惯和用途,我把 Inbox、 Note、Knowledge 和 Project 放在不同应用里。
① Inbox(初始重要信息收集箱)
这个地方就叫做 Inbox。
遇到好的该文,有了新的想法,不需要中断正在做的事,先把它们丢进 Inbox。
要珍藏吗?这段话放在哪里呢?也不用考虑太多,先丢进去 Inbox。
Inbox 是两个帮助他们神经系统保持全心投入的状态,也是帮助他们保全他们一天接收到的大部份重要信息。
我的 Inbox 有三个。
不过绝大多数的重要信息我都会转发到QQ的文件传输助手。因为大部份应用都支持转发到QQ,我每天关上最多的应用也是QQ。
而该文摘抄,或对已有项目的补充,我会发到 Flomo。
读书,学习讲义和日记,则先用纸质讲义本历史记录。
总之,Inbox 是重要信息收集箱,收集一天遇到的事,产生的想法之类。
② Note(加工的重要信息,即科学知识点)
创建好 Inbox 后,他们可以每天或每周固定时间清理,处理重要信息。
处理加工后的重要信息是Note。
在生财有术社群里,我看到有人通过分享整合重要信息的表格来赢得流量,觉得这方式不错。
我把这个帖子转发到QQ的文件传输助手(Inbox),注明“表格引流”。
晚上,我关上文件传输助手,看到这个帖子。我会在 Obsidian 把它重新整理成『方式卡片』。
第二天,在获得APP我看到『科学知识诅咒』这个概念,我把文稿转发到文件传输助手,注明“科学知识诅咒”。
晚上,我在 Obsidian 把它重新整理成『概念卡片』。
这两个卡片是 Note。
Obsidian 里存放着我的思考卡片,方式卡片,概念卡片。
如果原文的其他部分也不错,我会先放在 OneNote 的『资源库』里。
这种看上去可能比较复杂,我现在也还没有更好的方式。因为 OneNote 和 Obsidian 各有优劣。
如上面的图片所示,我有7个库。好像有点多,不过不要紧,因为更重要的是下一步。
③ Knowledge(链接的科学知识点,即科学知识组合)
Note 要产生价值的话,得由他们把它们链接起来。
链接起来的多个科学知识点就叫做 Knowledge。L老先生称为『主题』,你可以理解为科学知识组合。
上面做好的两个 Note,他们可以做链接了。
这两个都可以放进我的『话术』主题里,比如说我可以做一套“破除科学知识诅咒的整合话术”。
我还可以把『引流方式卡片』加到『课程设计』主题里,为我的课程新增引流方式。
而『科学知识诅咒概念卡片』可以放到『培训方式』主题里,优化我的培训方式。
总之,Knowledge 就像七龙珠,只有两个龙珠(Note)是没有用的,要集齐七龙珠才可以召唤神龙。
我的 Knowledge 放在 Obsidian 里,因为它有双向链接,在链接前加个 ! 还可以显示讲义内容,如下动图。对我以后课堂教学 Knowledge 非常方便。
(Obsidian 还是我的主打写作应用软件,帮助我减少写作中的重复性工作,很方便!)④ Project(产品化的科学知识组合,即项目)
Project,相当于两个项目工作台。在这个工作台,他们把 Inbox,Note,Knowledge 转化成他们的产品。
这些项目可以是输出该文,或在工作中课堂教学学到的方式等。
就像我的科学知识重要信息系统,我把在L老先生学到的『INK-P』做成 Note(概念和方式卡片)。
放在『科学知识管理工作』Knowledge 里。
这个 Knowledge 下还主要包括任务管理工作 Note,OneNote 方式 Note,Onsidian 方式 Note 等。
等 Knowledge 里有足够的 Note 后,我就可以开始构筑他们的科学知识重要信息系统 —— 这是 Project。
今天的这篇该文也是两个 Project。
除了上面的 INKP,L老先生其实还有两个 P(我他们取的名字),我要单独写出来,提醒他们,也提醒大家。
L老先生在这篇该文有提到:<2019年,我的极简高效生活管理工作法>。
⑤ Post-mortem(项目的事后分析,即复盘)。
在完成 Project 后,肯定会有一些心得,数据,反馈,需要他们进一步加工。
他们可以拆分为可行动的步骤,然后把进展丢进 Inbox,Note,Knowledge,Project,让它们再次流动起来。
这种,才可以说完成了两个完整的科学知识管理工作闭环。
4. #数据库
我的数据库和L老先生的有点不一样。
科学资料库
加工好的Note,即思考/方式/概念卡片会进入科学资料库。这个科学资料库我放在 Obsidian 。
复盘库
每天晚上我会看QQ的文件传输助手,打卡本,回顾今天的事情做复盘。除了工作和部分生活事情,都会放在复盘库里。
生活库
生活库里有育儿历史记录,婚姻历史记录,外出历史记录等。
我把它们单独分开写,这种我可以在两个地方反思我的亲子关系,婚姻关系。下次外出可以更快地选择游玩地或餐厅。
工作库
这个库有面试,培训的复盘和故事。还有每周的工作报告,与同事的关系历史记录等。
这种每周,每年写总结就会更有效率。
资源库
平时发现的好该文会丢在这儿。很多APP的珍藏夹我都清空了,不再分散珍藏。
不过,现在不会只复制该文,我会放在相应的分类里,还有在标题加上关键词,高亮最初吸引我的地方。
备忘库
这是前面说过的,未有期限,但需要做或学的,或让我焦虑的事,放在微软的 To Do 里。
人际库
5. #最终来个全文大总结
科学知识管理工作不是看谁收集的优质重要信息最多,是要看谁能把重要信息产出最大的价值。
科学知识管理工作也不是选择哪款最好用的工具。科学知识管理工作本身是工具,帮助他们提高赢得科学知识,应用科学知识的效率。
『INK-P』的科学知识管理工作方式是,
把大部份重要信息都放在 Inbox 里,定期加工为 Note。
再将新的 Note 和已有的 Note 链接,创建成 Knowledge。
Knowledge 有足够的 Notes 后,就可以开始做 Project,输出该文或实践应用。
过后总结复盘,把要改进的事情再丢进 Inbox,形成完整的闭环。
以下是L老先生的3篇科学知识管理工作该文,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2019年,我的极简高效生活管理工作法分享我的生活重要信息系统构筑一座属于你的数码花园–
可能你会好奇,构筑科学知识重要信息系统要多久时间?
重新整理珍藏夹的,优化写作,读书,复盘等流程,用了10天时间。
2天时间找适宜他们的科学知识管理工作该文,并试运行。
科学知识管理工作也是非常私人的事,别人的方式很好,但是否适宜自己是另一回事。还是得他们先课堂教学,让方式适应他们。
推荐阅读
我是如何挤出时间上班,做家务,带宝宝,阅读学习,还写公众号的?
我找出每天专注读书1小时的方式了
–
⊶⊷
今天是持续周更第33/50周
今天是持续5点半早起读书第140/200天
今天是持续复盘第361/500天
科学知识体系阅读书单已读完8/18本书
⊶⊷
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是那条取经的路
写于:2021年2月8日
By @向上的塔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