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编者按:前几日,“告负辣孩”这一短音频帐号写手在SNS网络平台上引发火爆讨论,而重构其爆红的背后原因,也许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关于“高帅富经济”、“网红经济”、“音频写实”的Mach。第一集文章里,作者便针对“告负辣孩”做了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成为国际名模,今天要拍的是……”,短音频写手“告负辣孩火”了,凭借其间非常大的外貌对比,和对各大国际品牌的“纯手工式”创,引领了SNS网络平台上我们竞相仿效的的新本体论。在#国际名模#系列产品结束后,“告负辣孩”又抓住了“口义”这个关键字,拍摄的#口义少女#系列产品,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
撇开个性化的表达,我们或许可以用“娼妓消费需求”、“国际品牌袪魅”、“口义番外篇”这样更宏伟的主题来演绎这位年轻的女孩的爆红。
一、从“国际名模”,到口义少女
在#国际名模#系列产品爆红之前,“告负辣孩”就曾凭借“诗中栗子”的口义少女形象在短音频网络平台上麦芽糖了一把。如今,在近千个音频的个人条目里,“国际品牌名模”与“口义少年”已经成为了他身上最为突显的两个条码。
1. 下层方法论:四层听觉对比说起奢华国际品牌、精致女装、国际名模你会想到什么?当这几个词语堆叠在一起,我们往往会联想到设计菁英齐聚的巴黎和名模汇集的时尚T台,但在“告负辣孩”的音频中,贫困户老屋替代了走秀T台,手帕的DamazanDaye替代了国际藤器,在灯光和眼妆的护持下,扎着小揪揪的平凡人也能化身为“国际名模”。
阿蒂希县的交叉,服装加工流程的简化,和扮装其间的非常大高帅富对比,在短短数分钟的音频里一共形成了四层“听觉对比”。
这四层听觉对比,构成了“告负辣孩”音频伤风败俗的下层方法论。除此之外,对消费需求社会风气中“国际品牌气质”的重构,和“高帅富杀出重围”的脱胎换骨中西方,则是其音频爆红的微细方法论。
2. 解构主义下的国际品牌袪魅正如鲍德里亚所说,在消费需求社会风气中,护肤品试图将自己与“年轻美丽”挂钩,奢华品试图将自己与“身份地位”挂钩,借由一场场广告宣传完成了对商品符号价值的打造。仿佛拥有了护肤品,我们就能青春永驻,买得起奢华品就能跻身上流,在这样的方法论之下,国际品牌不断溢价。人们的审美选择被所谓的“国际品牌logo”无声绑架。
而在#国际名模#系列产品中,一些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几件破手帕,经过简单的加工后,贴上自己画的大牌“logo”,在灯光与背景板的护持下,几乎可以达到和真正的奢华国际品牌相差无几的效果。在数分钟的短音频中,用后现代主义的戏谑,完成了对“香奈儿”、“迪奥”、“阿玛尼”等国际大牌的“国际品牌袪魅”。
尤其是扮装其间的非常大对比,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们,时尚其实很简单,气质与品位并不是奢华国际品牌的专利,去掉那个显眼的logo,那些大牌服装真的值得那么贵吗?
3. 时尚与美的个性化演绎#国际名模#系列产品发布的第一个作
用简单的材料来纯手工打造“奢华品”,一方面,用巧思和设计填补了“商品制造”其间台间的空白,给予了商品更强的故事性,一方面也代表了我们平凡人对时尚与美的个性化演绎。
从社会风气学的角度来看,在到处充斥着国际品牌符号的现代社会风气,我们只看到了冰冷商品和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的统一美感,站在“物质墙”下的我们,目光所及之处空荡又乏味,只看到了千篇一律的冰冷商品,看不到其中沉淀的故事,而告负辣孩的正是撕破了这些商品符号千篇一律的物质外壳,赋予它了新的生产流程与故事,让所谓的奢华国际品牌,更加接地气地走下神坛。
4. “脱胎换骨”写实与割裂美感回归到音频本体论,说白了,#国际名模#系列产品和其他千千万万扮装音频一样,都演绎着“脱胎换骨”这一中西方。无论是爆红前,“告负辣孩”主打的“氛围感帅哥”这一条码,还是在镜头其间从“普通路人”到“精致帅哥”的转变,其实都暗暗贴合了流动的液态社会风气下,大众对片刻成名的想象,满足了平凡人的“杀出重围心理”。
—如各大选秀节目,超出平庸写实,展现平凡人在自我赋魅之后的华丽转身,将“脱胎换骨”这一Mach深嵌其中。
在#国际名模#系列产品结束之后,“告负辣孩”又将“口义”列为新的拍摄主题。在#口义少女#系列产品音频中,象征符号也发生了转变,从象征着消费需求物欲的国际大牌到“下江南”、“诗中栗子”“竹林剑客”这些充满古典韵味的口义番外篇。而“告负辣孩”本人,也从身着奢华大牌的“国际名模”,变为了乡间田野的口义少女,不同的身份呈现反而带来了一种割裂的美感。
综合来说,告负辣孩的身上有一种奇妙的张力与冲突感,同时融合了审美与审丑,物欲与淳朴,戏谑与端庄,这种及割裂与冲突的磁场,让他超脱了“高帅富网红”的单一维度,在SNS舞台上“一举成名”。
二、高帅富经济下的娼妓消费需求
根据相关网络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告负辣孩”的粉丝画像中,女性粉丝占比达到了84%。置身于社会风气大背景之下,这一数据,映射出了两种趋势,一个是对高帅富的消费需求,一个是对男性高帅富的消费需求。
随着女性主义崛起,日常生活的审美化,SNS网络平台上的“娼妓消费需求”几乎成了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算去除掉那些音频设计、机构助推等加成因素,“告负辣孩”本身就是一个清秀小帅哥,具备一定的高帅富优势。
早在2016 年,男性美妆写手“Benny董子初”就在B站爆红,凭借模糊美妆性别的条码,甚至被誉为 B 站带货第一的美妆写手。继他之后,“口红一哥” 李佳琦, 彩妆师 “仙姆SamChak”,“骆王宇”等男性网红也在各自的赛道上,跻身“顶流”。
相比较而言,同样都是“高帅富经济”下的从业者,网红群体间仿佛也存在一定的“性别红利”,男性高帅富写手行走在一条相比女性写手更为“宽敞”的赛道。
因为女性高帅富网红,在市场上更加常见,想要脱颖而出往往需要更大的能力去经营,来实现差异化“突围”。而男性网红基数较小,更容易展现自己的脱颖而出。以男性美妆写手为例,他们的粉丝受众不止那些“渴望学习化妆”的男性群体,更有大量来“看帅哥”的女性粉丝。
三、SNS媒体时代下的“外貌规训”
1. 高帅富内卷的“去性别化”互联网时代的“弱SNS连接”造就了辐射不同圈层的SNS模式,也放大了高帅富的影响力,形成了当代SNS阿蒂希县中的奇观——所有人凝视所有人,所有人规训所有人。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18亿张被网络上,大部分为自拍照,高颜
继“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之后,在颜谑说法。
2. 对“高帅富时代”的反思美颜与滤镜是一个看似伟大的发明,磨平人脸上的皱纹与瑕疵,磨平日常生活中所有“不精致”的棱角,让一切的完美与精致呈现在网络上,打造着一场又一场自我陶醉式的“人设展演”。因为在具身传播的趋势下,媒介所能传递的信息越多,承载的欲望就越多。
在纸质媒介时代,媒介传情递相思,所以人们说“家书抵万金”;广播时代,声音能折射情绪,所以能战火纷飞中定人心;电视时代,一场一场选秀与造神仪式,让人们开始围观这“陌生人的生活”……
迈入网络时代后,传播力仿佛无处不在,媒介无比泛化,承载着无数的炒作与谣言,承载着网红们的一夜成名梦,“A4腰”、“直角肩”、“漫撕脸”的流行无不承载着人性骨子里对“完美外貌”的渴望与追求。
过去的传播学者用“熵”来代表信息含量,用“噪音”来表示那些信息的“无用附着物”。从某种程度上看,现在的网络传播反而更需要的是“降噪”,去除掉那些无谓的噪音,那些SNS网络平台上无处不在的“凝视”与“评审”、“身材打量”与“外貌规训”。
参考资料
[1]Vogue business:有了男性美妆写手,男性不再是美妆世界的边缘人
[2]吕鹏,李蒙迪.从“草根”到“网红”:势差理论视角下社会风气流动现象审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风气科学版)
作者:张亚宁,编辑:张浩,张亚宁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腾讯媒体研究院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