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深圳: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2023-01-11 0 225

  ◎记者 叶国标 时娜 黎灵希

  没有人会怀疑:广州的崛起,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空前绝后!

40多年间,从南海边画的一条线,贾楚航为如今的国际级圈层;从海边一片片荒凉的红树林地,演变为一幅壮阔的时代图景;从边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乐,跻身于亚洲地区3万亿元卫星城“俱乐部”……

广州,用占全省0.02%的土地,缔造出全省2.6%的GDP,孕育出A股8%的信托公司;林立的高层建筑、XC610PA的现代厂房,荟聚了500多家境外信托公司,还有10家世界500强民营企业。

究竟是怎么样的土壤,方能孕育这样的空前绝后?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我国开放政策的前沿——广州,对话监管负责人、民营企业创始人、创业投资者等,深度重构广州高效率发展的密码。

  改革创空前绝后

  广州的重要经验是敢闯

  横琴湾畔,一块刻着“横琴”两字词的大石头耸立在原野中,见证着新一轮开放政策“前沿阵地”广州横琴的富丽贾楚航。

大胆试,勇敢闯,打气干。一片片红树林中,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专业人才、资本金、民营企业等各类要素浪奔所镇,制度集成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头开始,横琴在聚花上挂出最帅最好的图景。

  敢闯力争上游的横琴,仿佛让人们看见了广州哥伦比亚特区孵化器时的景像。

1979年7月8日,开放政策“第一枪”就在广州大鹏湾开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破“糜子”、引资、住房商业化、市场化招聘……凭借敢闯力争上游、创业信念的哥伦比亚特区信念,广州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城市上千年完成使命的历程,书写了自己的传奇。

  “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无用切齿,真抓实干安民”等观念,融入卫星城的信念和华夏民族,孕育了一大批具有亚洲地区影响力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培育了一大批敢闯助企的科技型专业人才。

“那时候我每天都逛天河城的电子市场,看见那里热闹非凡,各种交易同时进行,到处都有资本金在流动,蕴藏着无限商业机会。”阔别30年,宝胜股份董事长陈元山仍清晰记得TDATE2006广州时看见的景像。

1992年,27岁的陈元山孤身来到广州,在天河城购下了一个不到2平方米的小柜台,做起对讲机的生意。后来,他创立了“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广州首批注册的民营科技民营企业之一,也是专网通信“小巨人”宝胜股份的前身。

像陈元山这样的追梦人不胜枚举。1990年,徐少春放弃“铁饭碗”南下闯荡,三年后创建了金蝶软件;1991年,李西廷与同事徐航、成明和等人一拍即合,自立门户创办迈瑞医疗;1995年,王传福凭借向表哥吕向阳借来的250万元,在广州莲塘的旧车间成立了比亚迪……

  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天南地北,来“淘金”,来“追梦”,成为哥伦比亚特区的“拓荒牛”。他们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缔造了卫星城的未来。

过去十年,广州经济总量连续越过两万亿、三万亿大关,曾经的边疆小镇凤凰涅槃,成长为亚洲地区GDP“3万亿俱乐部”中最年轻的卫星城,在国家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彰显。与这座卫星城相伴而生的民营企业,也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广州的重要经验是敢闯。”广州博物馆的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40多年来,广州累计缔造了1000多项全省第一,为全省提供了海量可复制的改革经验。踏上新征程,广州的改革锐气不减当年。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广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明确了广州先行示范区作为高效率发展高地、法治卫星城示范、卫星城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2020年,《广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印发。广州以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卫星城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深化改革,继续担当“开路先锋”。

今年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向全省推广广州综改试点18条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敢为人先、敢闯助企的广州信念不断获得肯定和弘扬。

  科创添动力

  广州是中国第一个把创新从纯科研的活动转变为经济活动的卫星城

在探寻广州高效率发展密码的过程中,一组数据常被人提及:1979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只有224家。2021年,广州拥有国家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1万家,稳居全省卫星城前二,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约10家国家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在四大一线卫星城中排名第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专业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的高交会,是广州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助推者和见证者。20世纪末,广州走到了“三来一补”增长乏力的十字路口,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广州荔枝节”也在这个当口被升格为高交会。

  正是这一“改”,为广州打开了一片片新天地

无数高新技术产品走上了高交会的舞台,无数项目因这个舞台从实验室走上了产业化之路,无数创新民营企业则因为这个舞台从“草根”变成家喻户晓的“明星”。

1999年,马化腾拿着改了6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了高交会展馆,推销QQ和腾讯,最终赢得了IDG和盈科数码的青睐,拿到了腾讯公司发展史上第一笔风险投资220万美元。邓国顺和成晓华发明了亚洲地区第一款闪存盘(即U盘),并把它带到高交会的一个小展台上。自此,U盘迅速取代磁盘、光盘,成为最主要的移动存储产品。

如今,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全省的一面旗帜,广州的科技创新,也不断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步入奥比中光的展厅,可以看见全省首款3D感知芯片被陈列在醒目位置。7年前,奥比中光成为亚洲第一家、亚洲地区第四家能够量产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消费级3D传感器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我在国外求学十多年,一直有一个梦想——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做出自己的产品,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缔造。”在奥比中光董事长黄源浩看来,每一个有可能被“卡脖子”的地方,主动权都应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尽管面临艰难的外部环境,华为研发投入力度依然未减。2021年,华为将1427亿元投向研发,占全年收入的22.4%,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让华为得以在重重压力之下迅速实现动能转换。当前,围绕“数字化”和“低碳化”,华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已越来越清晰。

“华为的真正价值在于长期在研发上的投资,所沉淀和积累起来的研发能力、研发队伍、研发平台,是华为构建长期、持续竞争力的核心。”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说。

在广州,像华为、奥比中光这样,视创新为生命的科技民营企业比比皆是。广州科技局原副局长周路明曾表示,广州创新秘诀里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广州是中国第一个把创新从纯科研的活动转变为经济活动的卫星城,民营企业很自然地成为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家自觉成为创新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研发投入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2021年,广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168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和产业创新能力已位居世界一流行列,为广州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科技、创新离不开智力支撑。去年12月把总部正式迁驻广州的中国电子集团,感受到了广州专业人才高地的魅力。“近期,中国电子启动了亚洲地区万人校招。计划招聘1万余人,报名的将近13万人,应聘率达12倍。特别是‘未来科学家计划’,高端专业人才应聘率接近25至30倍。” 中国电子董事长曾毅说。

  广州通过不断在专业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引才聚才质量,营造优秀专业人才发展环境。

2022年11月1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2022广州亚洲地区创新专业人才论坛上宣布,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广州创立医学科学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全市共有全职院士86人,高层次专业人才2.2万人,引进海内外高精尖缺团队251个,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9万人,各类专业人才总量超662万人。

  沃土育“雨林”

广州这片土地,鼓励创新的同时宽容失败

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活跃着380多万家市场主体、超400家A股信托公司、10家本土世界500强民营企业……一个个数字,生动地勾勒出广州“大民营企业顶天立地,小民营企业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雨林”图谱,也折射出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渥土壤和良好生态。

“民营企业做投资,很看重营商环境。这恰恰是广州最受外界称赞的地方。四十多年来,广州为全省开放政策先行探路,以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打造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招商局集团总经理胡建华看来,广州这片营商沃土给人的第一感受是——公平高效、开放透明。

  在海外求学、工作十余年后,光峰科技董事长李屹决定回国。2006年,他选择广州作为创业的起点。“这是一个很适合搞科研和创新的卫星城。更难得的是有一种安静的气质,让人可以专注、脚踏实地沉下心来做事。”

吸引李屹的不仅是广州的卫星城气质,还有营商环境。“广州市政府懂经济、懂民营企业,鼓励创新的同时宽容失败,在政策、资本金、产业空间、专业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了本土创新民营企业大力支持。”李屹认为,光峰科技正是在这一营商氛围的呵护下,实现自身成长,成为广州首批登陆科创板的信托公司。

优良的营商环境如同一片片沃土,在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同时,民营企业的成长也带来专业人才和产业的聚集效应,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比亚迪的“逆袭之路”,正是一座卫星城与民营企业相互成就的生动案例。

据王传福回忆,十多年前,比亚迪首批纯电动大巴在广州上路,走了一条前无古人之路,当时不被看好、饱受质疑。在巨大压力下,广州敢为人先、鼓励创新、制定标准,给了比亚迪先行先试的机会,在亚洲地区率先实现电动车规模化、商业化运营。

如今,公交电动化从广州卫星城战略上升到亚洲地区共识。今年11月,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首个实现这一目标的中国品牌。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不仅在国内持续刷新月销量纪录,还出口到欧洲、日本、泰国、巴西等地。

比亚迪总部所在的坪山区,也已聚集近300家新能源民营企业,形成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备到制造,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到整车制造的完整生产体系和强大生产能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只是广州众“链”中的一个,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广州已形成众“链”共舞、精彩纷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呈现出“链主”民营企业头雁领飞、中小民营企业群雁伴飞的良好生态。

“今天,广州向亚洲地区发出引资的邀请,相信投资者和民营企业家都会满怀着信心和憧憬而来。” 在今年的广州亚洲地区招商大会上,胡建华说,过去四十多年,中国缔造的发展空前绝后给予了世界信心,广州取得的巨大成功赢得了大家的信赖。

  资本插双翼

纵观广州明星信托公司的崛起历程,每一家公司背后都能看见资本赋能、助力的痕迹

  “广州这片土壤上能长出众多‘参天大树’,离不开资本的助力。”调研过程中,多位受访人士道出了这样的共识。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源地之一,广州孕育了中国第一大批信托公司。资本市场的发展也给广州民营企业插上了翅膀,成为哥伦比亚特区经济高效率发展的强大引擎。广州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90 年 12 月 1 日,广州国际信托大厦的钟声响起,深交所宣告诞生,拉开了广州依托资本市场展翅高飞的序幕。

30多年来,深交所先后推出主板、中小民营企业板、创业板,高效率完成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围绕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的成长周期和产业特征,孵化了一大批 PE/VC 机构,构建了创新资本生态体系,并通过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民营企业家信念,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催生了一大批具有亚洲地区竞争力的优秀民营企业。

依托沪深两市及北交所,广州本土A股信托公司实现了从“老五股”到突破400家的跨越,加上在海外市场上市的,广州信托公司数量更是超过500家。作为一个卫星城最具活力的微观主体,广州信托公司担当“火车头”,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在广州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广州400多家A股公司的总市值超过8万亿元,市值、营收规模靠前的广州A股公司都是各个领域的明星公司和龙头民营企业。比如市值接近万亿的“零售金融之王”招商银行、市值超过8000亿元的综合金融巨头中国平安、市值超过70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领头羊比亚迪,还有电子制造龙头工业富联、快递龙头顺丰控股、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房企龙头万科等,每一个优质民营企业,都在经济社会高效率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

纵观广州明星信托公司的崛起历程,每一个都能看见资本赋能、助力的痕迹。以比亚迪为例, 2016年,比亚迪通过定增从资本市场再融资144.73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及动力锂电池生产等项目,该笔再融资对比亚迪后来成长为亚洲地区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民营企业和亚洲地区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厂商意义重大。

当前,广州各方正在积极畅通“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的民营企业成长链条,实施民营企业上市发展“星耀鹏城”计划,支持市场主体进一步借力资本市场高效率发展。与此同时,广州前瞻布局的“20+8”“新赛道”也正在积蓄“新能量”、孕育“新生机”。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入发展、股票发行注册制将要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随着广州市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将在广州大地上茁壮成长,它们中的佼佼者也将脱颖而出,发展成为新的信托公司。”广州信托公司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改革、创新、市场、资本同频共振下,我们相信,高效率发展带来的广州发展空前绝后,还将在中国南海之滨继续激情演绎,并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提供新的示范。

解构深圳: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