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60二十世纪末以比利时神学家德希达为代表者明确提出的两个神学名词,如前所述对社会学中的存在主义的抨击。
德希达在《孟子政治学》一书中正式宣布明确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方法论,是对晚期“存在主义”和“民俗学”等神学经营理念的一类修改和捷伊产业发展。
![解构主义,是污名化的第一步 解构主义,是污名化的第一步](https://pics2.baidu.com/feed/faf2b2119313b07ea347ee103426ab2f96dd8c29.jpeg@f_auto?token=48b06faea8023879b13ec1e48fe600d8)
用皮埃尔·德希达他她们曾说过的一句话来归纳:“班纳蒂克规范化,狠起来也会驳斥她们。”
这,即是后现代主义。
而如今,历经了数十年的产业发展,后现代主义变了,它在西欧的舆论战中,早已占有了十分关键的话语权。
她们能透过重构某一词语,重构某一女英雄,来顺利完成其另一面不为人知的目地。
我们大家都看过电影,学过教科书,知道有一位革命女英雄叫董存瑞。
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两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班长。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1948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董存瑞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
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
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
眼看总攻早已发起,战士们全都冲了上来,突然,董存瑞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他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
“为了新中国,冲啊!”
一声巨响,地动山摇。
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她们宝贵的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解构主义,是污名化的第一步1 解构主义,是污名化的第一步](https://pics7.baidu.com/feed/3812b31bb051f8196563800ce24570e12f73e734.jpeg@f_auto?token=4a215ccb3e0f7d5babc4e1d6ae929534)
上面这段故事,大家在电影中应该都看到过。
这早已成了中国影史上的经典形象。
记得小时候看到这段之后,还和班里的同学们一起模仿过这里面的桥段。
![解构主义,是污名化的第一步2 解构主义,是污名化的第一步](https://pics3.baidu.com/feed/37d12f2eb9389b50ce22442fbdc4dfd1e5116eef.jpeg@f_auto?token=01b0aad915958b6143aa024e92a6e263)
那么,这和后现代主义又有什么关系呢?
咱们接着往下看。
2006年的时候,《大众电影》杂志在第八期刊登了对拍摄电影《董存瑞》的导演郭维的访谈文章。
导演说:“没有谁亲眼看见他(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
如果是其他人说出这样的话,那倒还能原谅,只能说她们很无知。
可你既然作为拍摄了《董存瑞》这部人物传记电影的导演,你居然连董存瑞事迹的真实性都不相信?
那么,这篇文章发表之后,让社会大众看了,又会是什么感想?
这岂不是在扛着红旗反红旗吗?
比如,我作为一家奶粉品牌的老总,记者来采访我的时候,我说:“哎呀,我们家的奶粉啊有没有三聚氰胺我也不知道,我根据蛛丝马迹,猜测可能是没有吧。”
好家伙,我要是敢这么说,第二天我这个厂子都要倒闭,你信不信?
如果没有强烈的认同感,如果对事迹的真实性都抱有质疑,根本不相信的话,那么当初为什么要跑去拍摄这部电影呢?
等拍完了电影,再跑出来毁了他,真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是什么逻辑?
很快,这件事情就引起了极大的愤慨。
董存瑞生前的战友跑出来替他发声。
![解构主义,是污名化的第一步3 解构主义,是污名化的第一步](https://pics0.baidu.com/feed/c2cec3fdfc039245b9743e6abd659ece7f1e258b.jpeg@f_auto?token=8e9c259d10b2e77ed4c0f7847306f489)
董存瑞生前的老部队,连续发送了5封邮件,证明董存瑞的事迹是真实的。
而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弟弟董存金,更是一纸诉状将《大众电影》杂志、中央电视台、还有电影《董存瑞》导演郭维推上法庭。
2009年8月初,在法院的调解下双方调解结案。
郭维在《大众电影》杂志社在杂志上,发表对《为了新中国前进》中饰演战斗英雄董存瑞的王宝强的采访文章,文章将叙述董存瑞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从两个普通农民孩子成长为一名人民英雄的光辉战斗历程。
并且,被告方赔付董存梅、董存金诉讼费等共计3.5万元。
钱虽然不多,但好歹烈士的名誉算是恢复了。
说了这么多,何为后现代主义?
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第二步,怀疑这些烈士事迹的真实性,将她们污名化为骗子,甚至是“宣传工具”。
前几年,香港有个医生就跑出来写文章,他把人类的疼痛分为了几个等级,然后长篇大论,用以证明咱们的邱少云烈士是不可能在烈火中坚持不动,不发出一点声音的。
因为这种疼痛等级,完全超出了医学上面的认知。
这位香港医生,看似很客观,只是在聊医学,可实际上,他是打着科学的幌子,在进行一场后现代主义。
妄图证明邱少云烈士的事迹是假的,从而驳斥邱少云烈士,将其污名化。
以后,如果大家再提到邱少云烈士的时候,不会再有尊敬,只会有一类质疑,甚至是嘲笑。
举个例子,同志这个词儿,大家耳熟吧?
你有多久没听说过周围人这么叫你了?
男性要是走在路上,听见别人叫你同志,说不定你心里面还怪怪的,心想:这货不是在骂我吧?你才同志吧,你全家都是同志!
因为同志这个词儿,在如今,早已和同性恋划作了等号。
可是谁又记得,在上世纪末80二十世纪末的时候,随处可见的都是:“同志,我买个票。”
“同志,我问了路。”
“同志,我打听个事儿。”
……
可现在,这个词儿,早已被驳斥之后,重新重构出了同性恋的含义。
和这个一样的,还有小姐一词儿。
王小姐,李小姐,多么正常不过的叫法啊。
可是现在基本上看到年轻女性都是叫美女,没人叫小姐了。
为什么?
因为小姐一词儿早已成了,对在风月场所工作的特殊服务人员的叫法。
你跑到大街上叫两个女的小姐,然后说不定还赏你两个白眼呢?
知道这叫什么吗?
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威力。
所以,别再说什么上纲上线了。
试想一下,如果今天你不去管她们,任凭那帮脱口秀演员们继续胡作非为,整天讲“作风优良,能打胜仗”放在她们的节目里面,作为两个梗,两个段子去嘲讽。
久而久之下去。
会不会,也变成了第二个“小姐”,第二个“同志”呢?
以后我们看到电视上的军人们喊出这八个字:“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会不会噗嗤一声,觉得很可笑呢?
当她们把这些严肃的词儿,严肃的烈士英雄,全都重构完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呢?
抱歉,我们什么都没有了。
亲爱的同志们,亲爱的达瓦里氏。
![解构主义,是污名化的第一步4 解构主义,是污名化的第一步](https://pics1.baidu.com/feed/50da81cb39dbb6fdf47f131e31d59114962b37db.jpeg@f_auto?token=41057766cffc450df7ae45bcb6937e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