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产品经理入门书籍,读它就够了

2022-12-15 0 581

开始读书的时候因为吕雄互联网这几块求职者,所以平常会经常逛“人人都是商品副经理”这些平台,但去年年底糙毛过来后,发现硬体和应用软件存在很大相同。我觉得造成相同最大的核心理念有两点:

第一点儿是硬体合作开发的周期与成本

硬体商品的合作开发是两个长周期、高生产成本的活,从瓦楞纸板到批量生产、大规模量产等都须要数月的天数和动辄几十数百万的生产成本,而且一旦确认后很难调整,沉没生产成本太高。不像应用软件合作开发拉一伙人,用多台电脑就能马上着手合作开发商品。就像读书那会做帮柚,他们几个人坐在几块聊市场需求与市场,租好服务器就能上架开干。硬体商品合作开发是重决策、重总体规划的商业性模式,须要做好前期的市场预测、市场需求论证、商业性模型搭建、技术可行性预测等等,确保没问题后才会正式立项推进。应用软件的合作开发商业性模式则更像《精细化创业》中提及的”以实验验证商业性假设”,讲究快速更新、插值商品,不断满足采用者的市场需求。

第一点儿是采用者牺牲的生产成本相同

在应用软件商品上,采用者只须要牺牲一点儿流量、和天数精力就可以获得一款商品,加以新体验。而硬体是须要采用者真正掏钱花真大笔资金去购买的,商品机能没有竞争优势或是价格没有竞争优势就基本上宣告”社会性死亡”了。因此与应用软件相同,硬体合作开发须要更加重视采用者的购买力、生产成本预测,力求用合适的价格提供最优解决方案,而不是像应用软件一样追求极致的采用者新体验。所以在他们这边听到最多的两个字是更上一层,但要注意更上一层绝对不是牺牲采用者的基本新体验和商品质量。(这一点儿在之前的商品合作开发时领导曾经很郑重地跟我说过,要守住原则底线,他们做的是五感商品,令我第一印象非常真切)

其实书中还提及了很多相同,但我觉得最核心理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点,也因为这点,软硬体商品副经理的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中,既然都叫产品副经理,那肯定还是有共同之处的,是对采用者市场需求的认知和把握住,以及商品中后期的总体规划插值。比如上大学那会做的帮柚,在最基本的外卖代取业务上架后,他们几个人也在总体规划中后期增加捷伊板块和机能,扩大采用者群体,实现盈利能力。

谈及采用者市场需求,一定很熟悉QQ创始人科枫的一段话,贾伯斯能在1s之内让自己变成“疯子”,pony的速度大约是3s,而我大概是5s。这段话就体现了反之亦然心的必要性,以小白的角度去探究。书中最让我第一印象真切的是情景预测,这里的情景包括天数和内部空间,两个采用者在相同的天数和内部空间对商品的市场需求也会不一样,比如采用者在白天玩手机可能须要“GT5516SBB商业性模式”,在昏暗的环境采用则须要“黑暗商业性模式”。采用者在同两个情景的相同状况也须要考虑,以卫生间自动门为例,如果设计成球形,采用者在正常情况下采用没有问题,但当双手浸湿或是端着盆出来的时候就不见得方便了。除以上谈及的点以外,采用者的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居住状况等单厢产生相同的市场需求。如何丰满自己的思考层次对两个初学者而言任重而道远。

以上是对市场需求的挖掘,那么对硬体商品合作开发而言,除把握住市场需求以外,还须要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通俗来讲是这个市场需求的价值有多大。书中也提到了三个层次:采用振幅、覆盖范围和必要性,采用振幅和覆盖范围都很好认知,那么必要性指的更多的是两个硬性市场需求,比如烟道的采用振幅很低,但却是两个刚需。最后回到最本质的问题还是要弄清楚采用者为了满足这个市场需求愿意牺牲多大的生产成本。

如果预测完觉得这个市场需求有很大价值,那么就要开始做市场预测了,书中提及了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在宏观这几块的内容大多比较虚,我感觉更多的是老板要考虑的东西。但有一次内部会议上他们的2B业务负责人提及一点儿:如果有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或是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的话,市场就会好做很多。而自己现阶段做的更多的是从微观角度来做市场预测,在这几块结合书中内容与自己最近这阶段的工作聊聊浅薄的心得:

第一肯定是得了解整个市场规模,在进行市场规模预估的时候,首先就要明确商品的边界,即哪些商品可以纳入在内。这里我自己也有两个小小疑问,如果全部以同类型商品为边界的话,那对一款新商品而言是不利的,因为市面上同类商品很少或是基本没有,这样最后得出的市场规模很小。但如果把一些可以满足类似市场需求的其它形态纳入市场规模计算的话,虽然最后得出的市场规模很大,但从经营者角度来讲,有可能会导致市场规模评估不准。昨天在开会的时候老板讲的一句话让我第一印象非常真切,也觉得十分有道理:“如果这个商品可以替代它,那么它为什么还可以存在这么久,并且市场规模那么大?”。的确,做商品合作开发不是想当然,不是商品副经理说可以转化就可以转化的,最终还是要采用者自己投票站队。

如果顺利明确了商品边界,那么就可以来到第二个环节——市场预测。市场预测的层次有很多,主要以市场规模、各品牌占比、行业均价、主销价位段、竞品预测、生产成本预测(目前段位太浅,还一眼看不透生产成本)。

市场规模

书中主要谈及了三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借用现有的第三方行业报告,比如洗衣机在做市场预测的时候,可以直接看奥维数据。一种是从人口的角度来预测,比如了解防脱发洗发水的市场需求,可以以地区的人口有多少女性、程序员、硕博生来评估(对不起我朋友圈的广大程序员和硕博生同学)。最后一种方法则是从电商平台爬数据,我用的最多的也是这种方法,不过要注意几点:一是善于利用工具,淘宝的店侦探十分好用,比我之前过年在家两个个手动爬要容易很多;第一点儿是要考虑到平台的刷单率(电商的同事说一般按照40%-50%来算),以及商品的季节性销售节奏,因为淘宝的一般都是月销数据,有些商品有淡旺季之分,不要笼统地乘以10;第三点是相同的平台销售权重也不一样,像小家电单价低的商品,淘系的销量会普遍高于京东,但在数码、大家电等商品京东的销量是大于淘系的,所以也尽量不要笼统地乘以2。最后还要提示一点儿,老板跟我们说的,要做保守型估计,一是有利于整体经营,让决策更有把握住,二是容易带来意外之喜。

品牌占比与行业均价

这两块的内容比较简单,我就放在一起了。从品牌占比他们可以看到要进入的市场是怎样两个环境,是高度集中还是各自混战,一般各自混战会更有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对品牌占比的预测能够看清楚自己的主要竞对是谁?他们的商品矩阵布局是什么?这几块我自己接触的还比较少,但书中举了两个无人机市场的例子十分直接了当,众所周知大疆是无人机领域的龙头,但对大疆进一步预测发现它和苹果类似,做偏专业和高端的商品,哪怕入门级的商品也价格不菲,这样小米这些主打性价比的公司凭借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商品依旧可以在这个市场里搏一搏。行业均价更多的是了解各个品牌的价格段布局,哪些专注低端市场,哪些专注高端市场。

价位段预测

做价位段预测更多的是了解这个行业相同价位段的规模体量有多大,便于自己的商品布局,定什么样的价格、切入哪两个细分价格段的市场,当精力和资源有限时,专注主销价位段和打造爆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竞品预测

这里的竞品预测主要指两个层次,两个是针对公司品牌层面的预测,两个是针对商品机能、生产成本的预测。第两个在上面已经说了便不再赘述,主要聊聊第一点儿。对主要价位段商品机能预测,有利于中后期总体规划商品时对机能的把握住,在什么价格段配置什么机能,自己的商品是否可以优化某些机能等等。机能的了解可以看电商详情页或是官网,也可以私戳客服。另外两个是针对竞品的生产成本预测,这几块段位还不够,聊不了什么,待日后详细分解。

市场预测完明确好商品定位(我的认知是以什么价格做什么机能满足什么市场需求,因为硬体商品副经理在商品合作开发中会遇到各种决策,比如用什么元器件?插电方式选什么?电池类型是什么?容量多大?,商品定位都是权衡的重要层次),就要开始设计商品了。

由于我是线下业务和品牌出身,大学是文科(小学教育),对很多技术层面的东西不了解,不过看完这本书也了解了硬体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很多基础知识。两个商品合作开发基本要经过ID设计、MD设计、模具加工、pcb板设计、手板打样、测试、小批量批量生产、量产等等。当然实际过程比以上我说的要复杂的多。

基础知识上,比如商品的外观处理方式有喷绘、丝印、晒纹、喷油等,相同的处理方式适用情景不一样,喷绘适合颜色丰富、潮流的商品,喷油可以做出高光、磨砂、硅胶等手感。MD设计中要考虑元器件的放置、固定、拆件等;模具加工中要先确认市场需求,包括产品的材质、外观尺寸等,还有胶料排位、流道长度、压力平衡等专业名词,模具制造的主要工艺等。电子电路设计中PCB布线的基本原则、SMT贴片技术、PCBA的制造流程等等,后面待自己经验再丰富一点儿、认知再深一点,单独写一篇推送整理以上知识点。

因为自己是两个新入行的小白,在工作上日益觉得能力跟不上要求,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快速进步,也是深受曹大那篇文章的影响,用输出倒逼自己系统性的回顾和整理。感谢贾总和《硬件商品副经理手册》,找到了锚定和坚持学习的地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共勉,加油!

最后附上一段务虚的话:当你面对挑战的时候,如果充满了兴奋,而不是各种负面情绪,那当跨过这个挑战的时候,心中满满都是成就感!

硬件产品经理入门书籍,读它就够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