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设计40年|人物访谈第三辑:视觉设计(下)
“深圳设计40年”系列活动由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组委会主办、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指导。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作为承办单位,邀请了深圳众多业界专家和机构合力打造。
专题活动以“时代的力量”为主题,回顾深圳设计四十年巨大成就,思考深圳设计未来发展,擦亮“深圳设计”城市品牌,探索“深圳设计”全球定位。
“深圳设计40年”系列活动,涵盖三大版块:辉煌成就(展览)、卌年征程(访谈)、深圳价值(文献)。
▼
52位讲述者
和深圳设计的故事
深圳虽然年轻,但设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繁花竟放的深圳设计生态之下,是一代又一代从全国各地汇聚于此的设计师、一个又一个关于设计与创新的鲜活故事。
“卌年征程”由52个深度访谈视频构成,涵盖设计观察、视觉设计、工业设计、时尚设计以及空间设计五大细分专业板块。
访谈者中有年逾70的第一批深圳拓荒者,也有90后崭露头角的新生力量;有蜚声国际的专业设计师,也有深耕产业的行业协会组织者、企业家,以及从事专业研究的设计观察者。正是他们的讲述,让我们在宏大叙事之外,有机会捕捉到许许多多有血有肉、真实动人的细节,无数个这样的细节,揭示了关于深圳设计的一切答案。
—
▼
视觉设计:
未来设计思维与风潮的
引领与思考
2007年之后,出现了设计师群体多元创作、服务不同设计类别的趋势,“平面设计在中国”’09展的外延开始扩大,从平面设计扩大到了六个设计门类。平面设计已经不再是做海报等传统意义上的平面设计,设计师开始在各个领域发挥能量。
2008年11月21日,深圳获批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是中国第一个加入此网络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获得这项荣誉称号。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由于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圳在设计产业方面拥有巩固的地位。它鲜活的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部门,快速发展的数字内容和在线互动设计,以及采用先进技术和环保方案的包装设计,均享有特别的声誉”。
2017启幕的China TDC系列活动,宣告继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全球第四个国家有了以TDC命名的文字设计主题盛会。China TDC系列活动探讨文字设计和城市、文化、生活的关系,通过国际邀请展、文献展、学术论坛、设计师交流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球输出中国文字设计的重要成果,推动国际设计界及华人社会对视觉艺术、信息传达与文字设计的多维联通。
2018年首次亮相的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展,每年一度,既是立体呈现大湾区设计生态的整体风貌,也是对面向未来的设计思维与设计风潮的引领与思考。南中国环绕着珠江的粤港澳大湾区所涵盖的9市2区,不仅有蓬勃发展的经济,更集中了中国最丰富的设计资源,这里设计活动最频繁、设计成果最显著。粤港澳大湾区设计活动充分展现了设计原生地域特质,探究了设计的开放多元、历史沉淀、前沿探索。
随着甲方市场的变化,以及对设计越来越多的重视,客户对设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个的产品设计图、一个LOGO(徽标或商标)、一套VI (视觉形象系统),甲方更希望设计公司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 深圳平面设计的外延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早已越过“平面”二字在字面上的界线,扩展到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各个领域,甚至参与到一座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当中,服务内容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以及品牌战略的打造等,几乎无所不包。一大批以“设计顾问”命名的设计公司在深圳涌现出来。深圳的设计师相信,平面设计早已不“平”,设计最有价值的是观念的创新与输出。
2011年是一个节点。当年,深圳市政府发布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以高新技术为重要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其中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影视演艺、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高端印刷、高端工艺美术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
“卌年征程”(访谈)-视觉设计(下),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第五届主席 孔森、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第四、五、六届副主席 曾军、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第六届主席 朱德才、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第七届主席 刘永清、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第八届主席许礼贤、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 宋博渊,结合他们个人的亲身经历讲述过去的深圳设计故事,并畅谈未来平面设计师将如何在各个领域发挥能量、引领未来设计思维与风潮。
孔森
Kong Sen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五届主席
在1980年,我还是一个研读设计的学生,辗转武汉、北京、东京,我个人在30岁的时候来到深圳。我在深圳的个人经历一开始是致力于教学、筹备深职院的广告设计系,后来参与到了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的一些恢复、发展的工作。在我的印象里,90年代初期深圳设计师的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的出镜频率很高,就我个人而言,我每天晚上都能看见自己起码3-4件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的广播时段播出。 那个时代,深圳设计师在设计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
作为90年代初期的深圳设计师,时代给了我们机遇。因为在那个时代下,我印象中除了国企的这种改制、很多企业上市给设计师提供了大量机会。 我并不认为设计之都是打造出
作为平面设计的参与者,我想深圳设计40年,跟人的成长是一样的。我们有一种说法叫做“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年深圳设计正值不惑之年,深圳设计实际上从我们走过的历程来看,从1992年GDC平面设计在中国展开时,到96、03、05、07、09年,这一段时间,我们都是在致力于“学”的阶段,深圳的设计和世界的设计能够接轨、能够融为一体。
深圳设计的另外一个时期,有一个非常好的协会组织——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引领着深圳平面设计的发展。以深平协的人才选拔来说,是最民主、最公正的,同时会员的成就应该说在平面设计领域、在国内乃至国际都是最高的。深平协从成立到今天,我们有50后、有60后、70后、80后的设计师共同致力于设计的发展,今天深圳设计发展到第40年,已经是80后的这一帮设计师在主力推动着设计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深平协的GDC平面设计在中国成为立柱,经历了GDC11展、13展、15展、17展、19展,水平一波高过一波,有力推动了深圳设计的蓬勃发展。
深圳可以说走出了一个完全是自己的、具有一种中国文化性的路。我们把这种文化性融入到我们的每项设计里面来,更多的是在强调如何加入更多东方、民主的元素,在整个人类的平面设计发展史上贡献我们中国的、深圳的要素和文化资源。经过40年的发展,作为特区、设计之都的深圳,我们希望深圳能够成为未来设计的朝圣之地。
—
曾军
Zeng Jun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四、五、六届副主席
我正式工作前来过一趟深圳,那年暑假住在罗湖黄贝岭。那是我第一次来深圳,夜里坐火车经过南洋商业银行那一带灯火通明,晚上9点、10点多还是霓红灯闪烁,感觉特别繁华,这是我对深圳的第一个印象。所以毕业的时候我跟学校说了一句话:“除了深圳哪儿也不去”,于是这唯一的名额就落在我头上了。
我觉得深圳的起步永远不能避开香港的影响,这也是深圳先天的地缘优势。再加上产业的发展,很多人都提到印刷产业链的发达和完善,让所有设计师在这个地方可能很好地实现商业委托,最后变成能够养活你的职业。在90年代初,我相信国内很多地方都没有职业化的设计师,但在深圳可以说是开了头。很幸运深圳有这么多很优秀的设计师,大家聚在一起久了以后你发现身边的人都越来越厉害,如果不往前走可能就被抛出去了。所以那个时候大家都还是明着暗着较劲,最显著的指标就是得拿个奖。
协会在平面设计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后来想想,如果这个城市没有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的话会怎么样,我觉得一定不是今天的面貌。早期我参与96展的时候,从外地到深圳看展览的朋友告诉我他当年来深圳看展所受到的冲击,就和我当年去到日本所受到的冲击是一样的。就是这样一件件事情、一个个民间发起的活动、我们对专业的渴望的交流,让大家无形当中产生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并不是说因为谁是老大,而是因为我们需要交流、需要相互的对这个职业有尊重,我们也希望能被更多的社会大众、被政府、企业知道这个职业对社会的价值。就因为有这样的共识,所以大家愿意为协会去付出。直至1995年正式把这个协会注册下来,变成一个合法的组织。
深圳设计未来也还会有新的压力,设计从名称来讲已经产生了很多新的领域、新的学科,都需要我们去研究。研究性的内容回馈到一线的职业设计师的工作中去,设计生态才能 完善 建立,才能真正地让深圳 设计 一直保持它的先锋性和前沿地位。包括我们在输出学术价值的时候,到底应该输出什么样的东西、以什么方式去输出,有很多的内容都是值得重新去思考的。深圳当年就是有 前瞻性的声音和价值输出 大家才会来,所以我是希望深圳未来也能一直保持它的先锋性。
—
朱德才
Zhu Decai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六届主席
我们毕业的时候是2000年初,因设计是服务经济行业,整个经济从印刷业的发达实现了很多设计服务的需求。深圳房地产 经济起步的时候,有大量的房地产商找到我们这些年轻的设计师做设计服务,因为我们更年轻活力,比较符合这个行业需要的调性。其实那时我们的设计基础教育并不是特别扎实,但社会上有很多实践机会 给我们年轻人去试错 、去夯实基础,我们在商业服务的过程当中慢慢学习和理解设计,这也是深圳给予我们年轻人的机会。
深圳的发展是随着整个城市的变迁来去调整的,设计是最快速反应服务社会需求的。设计师就像是一个行动的CPU一样,链接、调配了各类社会资源,推进不同社会实践的产生。如今设计服务行业也开始深耕和细分,设计某一个环节被拆解并有不同的人在研究,比如字体本来就是设计当中的一个工具,但是我们把这个工具研究到很透的时候,它也成为一种服务模式,成为一个专业的一种能力。
我认为人才是设计行业当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去培育新一代的人才、如何去留住人才,是深圳这个城市需要去思考的。 首先,深圳设计教育本身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我们在设计研究本身来说做得并不够,这个也跟我们深圳这座城市的历史、设计师的背景有关系,深圳大部分设计师都是从事于设计实践而不是研究型的,所以我们对历史梳理以及设计本身最内核的研究是不够透的。此外,目前这个阶段深圳设计师还是以解决问题为主,没有把设计当作学科在研究。没有理论基础,就形成不了自己的学派,所以我认为深圳需要更多学术人才来去研究设计师、研究设计,需要有更多的理论依据来去拓展新设计学、理解设计、研究新设计技巧。这个学术上的深究,既是一个需求,也是一个未来深圳设计发展的一个目标,就是可以在专业领域上做得更透、更好。
有一句老话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要以谦卑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不断地去改变自己、跟年轻人学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管你现在身处在任何的状态跟年龄,其实这一些都是别人给予的,实际上心理状态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精神,就是一个不断地去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地去壮大,我期待未来深圳也能保持这样的状态。
—
刘永清
Liu Yongqing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七届主席
在郑州轻工大学设计学院上课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深圳96年非常优秀的 设计作品,陈绍华老师“两条腿”、“龙马精神”,韩家英老师的“沟通”,还有王序老师的“金字塔”等等。看了这些作品 才知道原来设计可以这么做, 让我们充满了无限的想象。所以 我当时就一个想法:毕业哪里都不要去,赶紧去深圳吧!
那时我们每天加班加点把公司的活干完了以后积极参加比赛,因为我们想要跟着前辈 们的步伐往前走。 当时的工资是1500,打完海报弄完之后一个月就剩下吃饭钱还不够,因为打样挺贵的。 在深圳打样,今晚做好,明天就能够看到热气腾腾的作品,闻到墨香味。当时体现的是“深圳速度”。那时候我们去郑州出差,他们出一个菲林是2个星期,而在深圳是今天给晚上就能拿到,明天能够摸到真正的实样。那个时候我觉得来深圳这个地方,再也回不去了,因为那个速度适应不了。
到了GDC平面设计在中国15展我做主席的时候,我们当时整个策展团队做出了突破性的改变,就是将征稿类型分成商业类和非商业类。站在商业的角度为商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学术角度上要仰望星空;非商业角度有专业的探讨,保持独立的探索精神。GDC 15展 的GDC Show是有史以来推广最多、最广的,当时有35场,影响力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15年恰逢深圳设计周要开始推进, 我们提出“要做中国第一个TDC”,但GDC15展没做成,后来17年完成了。
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会,努力一定有自己的机会。到了现在你说平面设计已经越来越不好做了?其实不是,平面设计要借助新的工具、新的媒体、新的思维,要融合找到一个更好蜕变的东西。我们要与时俱进、长期发展,机会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
许礼贤
Xu Lixian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八届主席
我98年进入这个行业,当时这个行业 不是叫“平面设计”,很多的院校还把它叫做“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的概念那时候还算比较新的。当时我们设计师大部分做的是一些书籍的装帧、出版物和商品的包装,不像现在平面设计这么蓬勃的发展。如今深圳设计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迅速发展, 鹏城深圳的整个设计行业就像大鹏展翅腾飞,不仅仅是平面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室内、园林、景观、进出口、包装、加工、出版、广告各行各业全面腾飞,体现出深圳这个城市有迫切的需求和对外的输出。
平面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圳的设计一直在走向世界。我在17、18年担任协会主席的过程中,在全体的理事会成员和会员的支持下,特别是第八届的理事会成员推动下,我们把深圳设计多维度推向了国际。值得一提的是,GDC17的巡展横跨了整个美国,从旧金山、亚特兰大到纽约,巡展活动开幕的时候来了很多美国的教授、老师和学生,见到我们中国的平面设计水平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他们都很惊讶。
2017年,我作为总策展人举办了设计周的重要板块之一——TDC文字设计在中国的活动。这是一场在第七、八届的理事会成员和会员的支持下打造的盛会,这个活动也是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和深圳设计40年是一个重要的篇章,活动展览邀请来自全世界不同的国家的嘉宾和作品来到深圳,打破了文化和语言的边界,为大家展现一个文字世界的前景,主要是探索文字跟商业、跟城市、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今天文字对于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如今深圳发挥创新创意引领城市文化发展之时,TDC文字设计在中国的展览活动,不仅是属于协会、行业的,更是属于这座创新城市的辉煌篇章。
“创新东方人文精神,呈现当代人文美学”是我践行的理念,中国设计、深圳设计要走出世界的舞台,要坚持文化理念的输出和更新。设计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输出是最重要的,设计的核心精神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传统的精神,精神是需要当代的美学呈现。不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是民族文化要更新成国际语言再去传播。我想表达关于设计的核心理念及思想就是文化与创新: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向世界去传播,向当代去传播。
—
宋博渊
Song Boyuan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主席
我们协会内部也是分为几个“代”,即老、中、青三代。经历过GDC92展、96展的设计师就是我们非常尊敬的老一代前辈,他们今天依然活跃在平面设计领域;而经历过03、05、07展的设计师则是非常重要的中坚力量;近几年加入协会的大部分青年设计师也是如今的重要力量。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和深圳平面设计师为什么一直发展得很好,我觉得是这种“老中青”不断地一代一代的传承非常重要,每一个时代的设计师都有不同的时代价值和追求。
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它不光是美学,还有哲学与观念的部分。这些内容其实对于社会性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富足的社会不单纯是精神的富足,同时还是思想、文化的富足。我特别注重设计、创意和社区部分的结合,我认为每一个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不管你是不是设计师,实际上你都可以去透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形成一种创新的社区。而创新性的社区是对设计、对这个城市以及对今天这个时代非常重要且丰厚的一种软性力量,我认为这个时代人文、关怀、哲学内容是一个社会更加成熟和富足且具有观念的因素,这也是我们试图去追求和建设的一部分内容。
接下来我们要站在亚洲面向全球去提炼东方重要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提炼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用水墨、用东方的元素去形成视觉的设计内容,更多对于我们在传统哲学精神的挖掘。GDC17、19展我们我认为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在个体化的角度上,去形成更多元的挖掘和表达。
我认为我们每一个设计师喜欢设计、愿意在设计上付出,其实是因为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愉悦感,我也想把这种愉悦感分享给大家。未来我将更聚焦于如何将我们所体验到的愉悦分享给这个城市、这个社会,因为在我看来设计的本质是重新审视内容,并将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提炼出来,然后透过艺术的感染力去传播和分享。
深圳的活力受益于经过改革开放带来了大量的年轻人选择来深圳发展,这里多元的文化性和包容性,是我们生活在深圳的幸福所在。各种各样的商业、日常、休闲内容带赋予这个城市创新的基因,也营造了这个城市生活的独特氛围。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也非常热爱这个城市,在这个城市当中我最热爱的地方是它有非常包容的性格,这种包容性也是创新、创意和文化生长最重要的土壤。
▼
访谈名录
设计观察
韩望喜:深圳市委宣传部 二级巡视员、深圳市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 主任
朱荣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规划师
王 敏: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吴 洪: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院长
周利群: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院 院长
—
视觉设计
王粤飞: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陈绍华: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韩家英: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毕学锋: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张达利: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黑一烊: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
孔 森: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五届主席
曾 军: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四、五、六届副主席
朱德才: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六届主席
刘永清: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七届主席
许礼贤: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顾问/第八届主席
宋博渊: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主席
—
工业-产品设计
刘 振: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 执行会长
罗 成: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裁
孙 磊: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张建民:深圳市中世纵横设计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 钊: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品牌总监
工业-家具设计
许柏鸣: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 院长、南京林业大学 教授/博导
尤国忠: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 会长、深圳市仁豪家具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伟业: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 主席、深圳兴利家具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华坤: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 主席、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郭向阳:深圳市松堡王国家居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温漫:深圳祥利工艺傢俬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孔 武:中国原创家居品牌物本造 创始人
—
时尚-服装设计
沈永芳:深圳服装行业协会 荣誉会长
潘 明:深圳服装行业协会 会长
贾 燕:深圳市古焉服饰设计有限公司 艺术创意总监/首席服装设计师
赵卉洲:EACHWAY艺之卉 品牌创始人
邢莉莉:艺术人文品牌「德玺见萩」&禅宗美学品牌「德玺利迦」品牌创始人
朱宝宝:香云莎 设计总监
谢海平:合一创意 创始人/服装设计师
谢均宜:深圳市邓皓时尚服饰有限公司 总经理
时尚-珠宝设计
黄 宏:独立设计人、签约艺术总监、中宝协设计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吴峰华:TTF高级珠宝品牌 创始人/艺术总监
许二建:深圳市珠宝首饰设计师协会 创会副会长
孙 倩:SUNCHIN品牌 创始人
奉晓鹏:故意工作室 创始人/珠宝设计师
—
空间-建筑设计
孟建民:中国工程院 院士/建筑师
刘晓都: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 合伙人、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首届会长、首届伦敦设计双年展中国馆 策展人
刘 珩: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NODE)创建人/主持建筑师
张之杨:局内(iNgAmE)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创始人
冯越强:欧博(Aube)设计 董事长/首席设计师
空间-室内设计
赵庆祥:深圳市政协委员、艾特奖 执行主席、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 执行会长
黄 庭: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 高级顾问、画家
何潇宁: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 会长
洪忠轩: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 会长、HHD假日东方国际设计机构 创始人
刘 波:PLD 劉波設計顧問(香港)有限公司 创始人
杨邦胜:YANG 设计集团 创始人/总裁
琚 宾:水平线设计 创始人/创基金 创始人
▼点击图片可进入人物访谈第二辑:视觉设计(上)
马上到云端展厅遨游
40.sz.design
—
扫码感受设计的温度~
ghmb.sz.design
—
解锁更多深圳设计周精彩内容
深圳设计40年
组委会名单
—
主办单位
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组委会
指导单位
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
承办单位
—
总策展
韩望喜、宋博渊
—
联合策展
张昊、刘振、许柏鸣、孔武、潘明、沈永芳、吴峰华、周红玫、张宇星、赵庆祥、何潇宁
—
统筹组
刘永清、林楚微
展务组
邓远健、王江涛、张昊、曾令波、张涛
形象组
张冰、王彦坤、刘西大、安天东
宣传组
曾令波、关抒、曾佳佳
展览组
鲁晓勇、孟申晖、赵超、刘成科、张烁、程晓炳、林溪
编辑组
程雨濛、石晨旭
活动组
夏江南、邓海桂、张海强
接待组
张涛、汪松、肖凤
策展工作组
谭艳丽、洪小惠、蔡雪君、崔卓君、姜美、何秋珏、苏薇、丁云兰、袁锦杏、徐婕、戴春、刘磊、秦蕾、黄伟文、肖毅强、杨宇、叶晓冬、曾醒辉、方军波、吴世强
志愿者
刘畅、苳冬、刘瑞雪、祁红、周锐廷、周丽华、陈凌、崔明慧、冼文婷、容天健、姚烨愉、张淑媛、方钰文、张恩僮
—
学术顾问
王粤飞、王敏、任克雷、刘晓都、吴洪、周利群
组委会
王粤飞、陈绍华、韩家英、毕学锋、张达利、黑一烊
董继湘、孔森、韩湛宁、马深广、曾军、冯志锋、杜峰松、朱德才、刘永清、宝斌、许礼贤、郭东、管普查
宋博渊、邓远健、王江涛、张昊、曾令波、张涛、林楚微、邓海桂、关抒、鲁晓勇、孟申晖、夏江南、张冰、赵超
支持机构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渔业局、林业局)、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深圳服装行业协会、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深圳家具行业协会、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TTF高级珠宝、深圳市设计与艺术联盟、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艾特奖组委会、方正字库、和艺社、大鲸影画、斯达高瓷艺、蚕学馆、深圳市和谐印刷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方辉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媒体
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周末画报、读创APP、广东电视台房产频道、《艺术与设计》杂志、《包装与设计》杂志、《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杂志、《BranD》杂志、《新平面》杂志、《现代装饰》杂志、设计直播间、古田路9号、陆俊毅_设计现场、ZCOOL站酷、设计青年、中国设计网、嗨!品牌、A963设计网、AD110、AD518、设计在线、深圳数字作品中心、亚洲CI网、标志共和国、艺酷、微博@字体设计
Shenzhen Design Week
▼
2020深圳设计周以“云上设计·创意无限”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海内外20个国家和地区的33家设计机构、800多名设计师前来云上互动、各展风采。主会场分为“深圳设计四十年”、主题展、大湾区设计展等十大板块,近20个分会场遍布全市。活动形式也各不相同,线上线下齐放异彩,将给疫情过后的深圳注入新的活力。这个八月,与我们一同从设计出发,探讨融合,走向未来。
Shenzhen Graphic Design Association
▼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成立于 1995 年,是国内首个非牟利的平面设计专业组织, 旨在展现杰出的设计成就、鼓励和促进专业创作和探索
—
秘书处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