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比度多媒体集
曾有挚友说过,提心吊胆了这么多年DIY,见过各式各样的机壳不少,一直坚持外形有自己设计思路和想法的就要数安钛克,作为门脸肩负的六个丧尸机壳和与火神 /EK联署的CUBE系列商品都是十分亮眼的,可惜是单价不太军人,军人系列商品里P系列商品是高端定位的存在,也是个人最讨厌第四部商品,首波高效率降噪,它内要两三年邹柳洲一大招,每次大招的商品都有自己的特色。 本人是从洋房P120冰钻间接过渡来,也是看到了那个机壳才产生了想提心吊胆的冲动,那个新机壳是安钛克近期推出的名为Performance 1 初星的N80H84Vc机壳。讨厌N80H84Vc的一个理由它够大,可提心吊胆的舒适度有很多,那除了外形外,它的内部理线舒适度做了十分不错的优化,与此同时机壳的前IO面板处增加了一块小萤幕,可用于动态监测硬体的环境温度,除此以外,用料、细节处理部分和内部舒适度犹如怎么样的变化?可以一起看看。
N80H84Vc 机壳的体形还是十分大的, 下面那个是P1 初星的床架,所有的不光只不过在床架都有体现就不过多的算数,之后在实体时再跟大家详细说明。
床架左上角对于商品的描述只不过十分间接,金属铠甲底板/环境温度显示窗口和可折叠的顶端框架。有亮点、有耐用、有实用性。
凡是首推的机壳安钛克单厢做得十分精细,前日的P120冰钻亦同样,零件盒及商品说明书都新溪洲独立包装,十分细密,后续累赘的零件吊挂也很方便。
那个是安钛克的初星P1,它给我最简单的感受了像这般某此大型伺服器的外观。硬朗且威猛。 统一向一边弃置的白色前大灯条像是故意为之,球状的线条总让人觉得它很怪吧,但又不光吸引人。前大灯条弃置的方向又向是指示大家看向最右侧的安钛克品牌标。
白色部分是它的一整块的快拆前网,磁吸设计,可以快速的取下MW或是后期维护清灰。
前大灯处的用料及细节,是喷漆工艺处理的,只不过要是换成金属之类要持质感绝对会有质的飞跃,当然换成金属,价格也会有质的提成,综合来说现在初星P1呈现效果已经不错了。
拉开背板的外形部分,为什么用拉字那个词是因为它是磁吸设计,拆装十分方便,内部标配了3把型号为STORM T3的140MM风扇, 风扇为无光设计,30MM厚度和缩小的框/叶间距,能带来更大的风量,初星P1首波高效率散热的主卖点也间接实锤了。
机壳采用双面全钢化玻璃的设计,已经十分下本了,单侧透十分好的展示 内部的硬体,至于背板凌乱的理线在安钛克初星P1里是不存的,具体是为何,聪明的小伙伴看前面的图应该都清楚了 ,那个后面MW时再来详细说。
单侧透玻璃的开启,与较前日的后拉式有明显的不同,九州的机壳也有类似的设计,但九州是纯磁吸式的,感觉不怎么稳妥,安钛克初星P1侧透玻璃除尾部的滚花手扭螺丝外,内侧还有碰珠的结构设计,两加点固定双重保险保证玻璃周全。这种碰珠的结构我只在CHH的机王争霸MOD组见有人用过,第二次见到居然是安钛克的初星P1.
防侧弃置,底部卡槽比较深,虽如此但还是不太建议像照片这样操作,十分容易出事。
单侧透钢化玻璃展开的状态,4MM厚的玻璃相当的有份量。
安钛克初星P1的尾部布局,共有8条PCI-E扩展接口,N80H84Vc机壳最大的好处是扩展性强,如果 你是E-ATX主板,优势就更明显了,即便双显也轻轻松松,不过可惜的是并不支持显卡竖放。
整体的设计语言都是这种冲孔的棱形格子,具备散热功能也耐用。
后入式电源仓设计,初星P1的内部舒适度是完全足够的侧放安装电源的,但其还是采用了后入式的设计,猜想也是为了方便,毕竟现在动不动就1000W的电源,还是比较长的,常规的ATX完全没问题。
顶端布局,机壳的宽度是十分足够的,在右前方机是所有IO口,顶端网孔整体靠左,由三角形排列形成,属于经较“稳重”的网孔设计,背板顶端,即下图覆盖了一层保护膜的下方,是安钛克初星P1最有卖点的地方,自带一个环境温度监控屏,可以动态查看内部硬体的硬度。
IO面板一览,电源开关内凹设计,所以在触发时手感是最佳的,之后是重启、音乐及收音键、两个USB3.0 ,一个TYPE-C接口, 最后一个是环境温度切换显示键。
内部舒适度,最大支持E-ATX主板。安装支架与顶盖有预留足够的舒适度用于后续插线等操作。
错层处的硅胶出线孔,它比直出线的成本会高些。错层出线是比较合理的,把PC电源的线材粗细都有考虑进去,后期理线会更为方便。
尾部出厂自带的无光12CM风扇,4针PMW接口,加速热能排出。
安钛克初星P1理线 仓盖,终于有一个“摭丑板”了。以前都是背板一盖,眼不看心为烦。现在有侧透背板,也可以做硬体展示了。
仓盖分两部分,也标示 了1和2.拆解需要拆除一个手拧螺丝和下图中的两个螺丝。说真的这两个仓盖加上移印有点未来机甲的味道 ,个人是十分讨厌的。
仓盖上面的三个2.5寸盘安装位置。如果在仓盖下方安排个ARGB灯带。搭配几个不同品牌的SSD,未来机甲风格就更明显了。
拆卸仓盖,有设了三处理线槽,自带理线带,很方便的设计。
更线带的用料和质感没得说。
底部是硬盘 及电源区,安钛克初星523MM的机身长度,可想而知其内部 舒适度是十分足够的,即便1000W以上的白金电源都没有问题。
硬盘笼,支持一个3.5寸+一个2.5寸盘。加上背板后面的共4个2.5寸盘的扩展,做为仓库存储够是够了只是个人觉得3.5寸盘少了。
硬盘笼有2档的位置调节 ,约1CM的距离调整,好像意义不是很大。
“全铁笼” 那个用料可以吧。所有需要人手操作的都是免工具手拧滚花螺丝。
底部抽拉式防尘网,便于清洁。
安钛克初星P1的顶端是有两层结构,最上层是外形底板,通过碰珠结构固定,下面才是水冷支架,这种结构个人是第一次见,用料没得说,可见安钛克初星P1诚意满满,也是不枉我对它的期待。
水冷支架可拆除 ,拆除后内部舒适度属于半开放式的状态,整体MW过程就顺畅无比。
我是移机,非重新MW,所以就主板和360一体水冷一起移过来了。即便这样,安钛克初星P1也十分友好。基本都不会为难到MW者。
冷排支架即便先安装 ,后期因为走线要拆开来理线也不复杂 。
E-ATX规格的 MSI GODLIKE主板,初代卡皇同样逃不过摩尔定律,好处是终身质保,加上现阶段的性能也有剩余,所以也没有了升级的需求。
电源是海韵focus,那个系列商品很多品牌拿来换皮,安钛克的HCG系列商品是,换皮的售后却做的比原厂好,像安钛克的HCG是十年质保,只换不修。
理线 的过程是十分解压的。虽说还是有一些区域 的线材是会外露出来的,但盖上背板后并不影响耐用。
机壳顶端要实现动态显示环境温度的功能需要安装安钛克的IUnity软件,安装之后的开机会自动启动,无需再次打开,那个软件功能并不复杂 ,不好的地方是不能自动 隐藏后台运行。
总结:
安钛克Performance 1 初星 在设计和用料上真是没有让人失望,也给足了诚意 。正如我前文提到的,安钛克隔段时间总会放一个大招,那个大招是不会让人失望的,4MM厚实的双面侧透玻璃,加上类似服务器的模组化设计,整体MW十分舒服也顺心。后面板预留了大面积的理线槽,加上装甲底板的加持 ,不需要大费周章去理线了,盖上装甲也很耐用。加宽的机身对ATX3.0的走线也十分友好,实测了一下,比自己前日的冰钻P120还窄。作为主要散热性能的机壳,主题也十分明确啦,前三后一的风扇和优化的风道,外加一个动态的监控小屏,即简单又明确。至于价格。接近千元的价格确实 不怎么平易近人,只能是大家从自身出发,能装?或是好看好用两者间决择了。但不得不说是值得入手体验的箱子。
阅读更多机壳精彩内容,可前往什么值得买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