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佛塔最发长炳 八白山主殿的巨作 王泽飞
云雾中的朝阳市八白山
八白山位于吉林省丹东市朝阳市前裕华区主殿子村西南,九座塔分别建在神似龙腾的兽头山脉上七个突起的山峰顶处。据考证,七个塔是为纪念佛祖佛陀一生的七个辉煌阶段而建造。八白山南临凹地,北是时节河,西连群山,东距锦承铁路1.5千米,东北距朝阳市城12千米。八白山七个圆门虽构造简单又无纹饰,但形制大小各异,排列错落,极富风格。贯穿着历史人文的八白山风光奇特娇艳,是人们寻古Villamblard的去处。1988年12月20日,主殿子塔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这一段八白山及金代主殿的概要词,是我在2004担任朝阳市人文旅游文物局副职上所写的。没想到现在已成为网络上如是说描述八白山和主殿的固定词汇。我打声,想违逆下自己的“词”儿。但是,还是觉得上述的基本如是说明快明了。只想到、前言补充一句:八白山曾叫过三水山,古人在山上建有七个楼阁后,称山是八白山,称塔为主殿子塔。八白山和主殿,古今故事情节巨作颇多。
一张美丽相片背后的故事情节
八白山,或去工作或陪酒人好友,我去过的次数太多了,已说不准有无数次。但是,有一次探视拜访八白山,是印象最深刻的。
2005年11月2至3日,丹东市马鞍山风景区管理处的处长沈永华、锦州日报木木主任孟庆裕,到朝阳市调研写生。她们俩相约而来的时候,是辽东地区的初夏时节。当日下午一到朝阳市,就急着让我带她们俩去看八白山,要拍摄些风景相片。
当我们来到八白山南面河岸收割后的庄稼中,一时间丛林掀起了风沙,直眯人的眼睛。站在八白山的正南面,看山是模糊的一片巨大阴影,看天是滚滚摇曳的芙蓉。已偏北的太阳在山顶的远处,只见一个斑籽相间的格子。我们心里深感为难,没兴致也没办法F8。于是约定隔天傍晚6点半,我去县政府宾馆接她们。
隔天傍晚,一到楼上我就深感了惊讶,眼前的世界全是白雾茫茫了。可见度只有10一百米,因为约好了时间,只能硬着头去接三个好友。到了二人昨晚的住处宾馆,三个好友已在客房楼上等我。还能去吗?三个好友失望又哀伤的问道。我坦然笑着说,既然你们专程到了,我们早也都起啦,就去吧。
12千米的路程,我们小心的开着车。车子开出多一半到达了驻地部队附近的泥河子火车站,这时,可见度大了些。听到了火车站月台松树和柳树上群鸟的叫声,两位摄影家来了兴趣,走上月台对着树上的小鸟就是咔嚓嚓一阵的拍摄。2021年锦承铁路改扩建,非常可惜,很多像这样小的、建筑漂亮的火车站被铁路部门拆除了。
我们怀着浓雾一会就能散开的好心情,把车开到了八白山东侧山脚下。当我们站在了山脚下的岩石上,却看不到山,就连山的影子都看不见。我们心情再一次低落,尴尬地在一起说话。我突然间来了灵感,就说道,我们不能在这儿等雾散。我在前边领道儿,你俩跟着我上山。
凭借着往日的记忆和感觉,我摸索着熟悉的岩石和树木在前面领路登山。大约十分钟后,我就深感身边、周边的雾,像云朵一样在晃动,而且在分散扒堆。走在前面的我,急忙招呼落在后面看不到身影的二人,大声呼唤:雾开始散了,上面有特别好的风景,赶快上到山脊上。
后面的二人气喘吁吁爬到山顶上,我让二人向我已选定的制高点7好塔的下方岩石上靠拢。刚把两台相机面向东方支好,无比美妙的场景出现了:就好像坐在飞机上穿越漂亮的云层,更胜于坐飞机看蓝天白云的是,不仅能一边看着白云、山峦、蓝天,还能梦幻般一边亲近抚摸着山峰两侧来回盘旋飘浮在手心上的云朵;又好像是在腾云驾雾,恍然间真的就像进入了天上的仙境。因为熟悉山型地貌,我充当导演,指挥二人拍摄方向角度。我们三人一阵兴奋激动地忙乎,实际时间,也就是仅仅的二三分钟,云海般的白云、无比美丽的白云就散开了。可遇不可求,一张有着迷人意境的、可以传世的相片从此诞生了。
云雾中的朝阳市八白山 由西向东拍摄
许多人在网上和媒体上见到过此相片,如果,只看这张相片,真是让人向往。其实八白山并不大,山脊东西走向约1500米,山体南北平均宽度山脚底部约100米、山脊狭窄处只有3米左右宽。山也不高,高度约70米上下。山的南坡风景美妙美好,山间凹地寂静幽深,山上岩石多、树木稀疏,但品种上乘,不乏枫叶、皂角树、还有叫不上名字的开花树木,荆条灌木丛生。山的北陡峭坡,人工载植有松柏树木。八白山隔着一条不宽的凹地南邻,是另一座人工播种已长满大松树的山坡。八白山不缺少绿色,更有小巧、不险、不闹、能感受自然,又能感受自我,可以放松身心,具有曲径通幽的小天地境界。写道这,不由得耳边回荡起唐人刘禹锡陋室铭的诗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后来也有许多摄影爱好者起早贪黑,趁着雾天、雪天,对八白山和主殿进行拍摄创作。我个人以为,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事情获得,存在机缘和天意,但是,也得靠寻觅和争取。
山有佛塔最发长炳的古今故事情节
民国十九年编撰的《朝阳市志》记载了八白山这样一件真人真事的巨作故事情节。清代道光年间,赐进士出身的江南淮海兵备道,义州人赵廷熙回到故里探亲,上坟祭扫先茔。期间,在家人亲友的陪同下春游登八白山,见到很多塔剥落损毁严重,便对家人讲:山有佛塔最发长炳。有佛塔的地方最能佑护和激励产生学业优异的人才,八白山好山、好水、好风光最为攸关,八白山的风水关联着周边众生兴旺。因此,便出资嘱托八白山前村新民屯的表侄胡石泉,购料督工,按旧制如数补修主殿。
三年后,丙午科的乡试,八白山附近的新民屯人,刘元受中文举人,团山堡人,康兆麟中武举人。修复主殿有灵验,于是,修塔人胡石泉请出资者赵廷熙题字做碑以志纪念。《朝阳市志》中的艺文志记载,道光二十七年九月立碑的《八白山碑记》,即为赵廷熙书丹。
为鼓励家乡人厚德勤奋而言之“山有佛塔最发长炳”的赵廷熙,自身就是才华横溢、能武能文的进士,对比今天的学业荣耀便是博士。赵廷熙当年远在南方任职,也是因为人品才华,特别受到了安徽巡抚、后两江总督陶澍的器重欣赏,曾把在扬州府任总捕同知的赵廷熙,直接提名任命为淮安府知府。赵廷熙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现在奉国寺咸熙书院有展览。
当我缅怀并致敬古人的时候,不由联想到现在就曾经是在眼前的、身边的真人真事。古代的山有佛塔最发长炳,与今天的碰巧之事。以下的事情,可作为山有佛塔最发长炳的新编故事情节。
2002年有一名女青年职工忘我勤奋的自学研习,考取了天津工艺美术学院。2004年一名青年职工,也是刻苦自学,先是考取吉林大学文博专业研究生,后又考取了计划内博士生。
女职工的老父亲,工作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县域内文物古迹维修工程,没有一处没有他老人家监工备料的身影,对八白山主殿进行修葺,2001年加固二号塔塔基,2003年重修7号塔。初春的山头寒风凛冽,60岁的老人早起晚归,午餐充饥于野外八白山,这种精神不仅仅只会感动了人。男青年平时对学习如饥似渴,在加固八白山2号塔基时,主动提出对八白山主殿进行实地测绘画图,并拍相片。2002年7号塔被雷电击毁,正是因为事前有详尽的测绘图纸资料,才保证了2003年的重修复建。只有因为,才有硕果的所以。
早些年,一位兄长请某位校长吃饭,让我作陪。校长讲起从教往事之勤奋之敬业之功绩:在某农村一般中学,却连续多年中考排名为全县楚翘。我突然脑子里暗自惊讶,浮现出山有佛塔最发长炳的语句。我也曾听闻县域外的同行,所讲起的闹心事。县城高中里的一隅有一塔,该校连年有去北大清华的学子。某一年,某上级部门从更好地保护文物出发,要求将塔用砌墙的方式,把塔从学校隔离出。听闻消息,该校领导找到县委宣传领导大发雷霆:如果谁把塔从学校分离出去,没了去北大清华的,谁就对此事负责任。我不知道后来此事结局如何。只是讲这是代代相传的民间习俗,君不见北大不是也存有未名湖畔的博雅塔吗。
有塔的的地方,一定有它美好怡人的风景,有它历史人文传承独有的潜移默化的意境,有它让人不断向上的呼唤指引和激励。关键所在,心中要有映照的理想之塔、智慧之塔。好的自然环境,会带给人们好的人文自觉、人文自信和人文进步。二者并相互作用影响,以此反复循环。
朝阳市八白山一隅
八白山主殿研究的发现
八白山地理位置:八白山位于古宜州今朝阳市州古城奉国寺东北至西南辐射线上,距县城11、7千米。八白山西出松岭山脉,其周边有双山、团山、长山、金刚山、茶山等丘陵山峰拱卫。山体两侧南北山脚下均有溪流徜徉,在兽头山脉上建九座塔,以志佛祖佛陀一生七个非凡非凡阶段,世界上独一无二。八白山东望是中国五大镇山之一医巫闾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八白山上,可眺望到朝阳市古城内的金代古刹奉国寺大屋顶。
八白山的山势形状:八白山最明显的特征,它是一个纯粹独立的、一条由西向东伸展的山脊、以及戛然而止的山头,神似一条腾空欲飞的巨龙。东面是首,面对远方的大凌河南行入渤海,而西面山脊上下沉浮升腾好似来从天宇。
主殿排列格局:自东向西按山顶岩石的自然长势形状,对在其上所建造的塔身,文物局将其自东向西排序顺为12345678号七个塔。
塔砖上刻有塔铭:一、净饭王宫生处塔,二、菩提树下成佛塔,三、鹿野苑中法轮塔,四、给孤园中名称塔,五、曲女城边宝积塔,六、耆阇崛山般若塔,七、痷罗卫林维摩塔,八、婆罗林中圆寂塔。
八白山兽头山脉 由北向南拍摄
八白山3至4号塔位置的兽头山脉之龙头和龙爪
八白山七个塔的形成建造缘由:八白山山脊山顶的八个凹凸岩石,全部是天工天意,业已天然风化构成。以兽头山脉岩石为基础,做微小的人力装饰,巧夺天工,再使其突显龙的身形神韵。八白山上的七个塔,都建造的不高大,有的还略显卑微。最高的塔未超过4米,最低的圆门不足2米。这其中缘由,应该是设计造建者,遵循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之道。依照整个兽头山脉的走向,以及七个凸凹岩石的具体位置大小,进而量体裁衣,进行搭配建造点缀。建造者的真实意图,七个塔是点缀,是美好事物的装饰标识。七个塔真正的使命意图,是彰显八白山所自然形成的龙身龙体,歌唱龙的神韵,标榜龙的图腾。
依所提塔铭,无疑是前人美妙巧妙的利用了大自然的造化,来歌颂佛祖佛陀从出生到涅磐的伟大七个阶段。纪念佛祖诞生的一号塔,昂首险峻,就好像佛祖出生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下唯我独尊”的身姿。
最令人惊异的是:从八白山的正南面观望,三号塔的自然岩石基座,就是活生生的龙首,龙首顶端镶嵌着恰到合适的玲珑圆门,塔的后面是龙的大而有神的耳朵,塔的前面下端依次是龙的额头、眼睛、鼻子、阔口、下颚;4号塔的前下方裸露的巨大岩石,是巨龙粗犷雄健的前爪;4至5号塔之间山脊龙身下沉;5至6号塔之间山脊龙身中间下沉至6号塔升起;6至7号塔之间的山脊逐渐抬升上扬,至7号塔为整个八白山山脊的最高点,也是山体龙身升腾的最高峰,此处好比一件艺术作品必有的高潮部分;7至8号塔之间的山脊龙身下沉,8号塔略低于7塔,恰到好处的收局;在7号塔最高处放眼四周,是为集壮观惬意所在。依佛教八大塔铭,此塔正是纪念佛祖传经说法最辉煌时期;8号塔后面修长的山脊扭转下沉、延伸、摆尾。
从1、2号塔的引领,自3至8号塔的起承转合,八白山犹如一件天然的伟大的兽头图腾。七个塔只不过是,善于发现者、建造者,为大自然造化的神龙人性化点缀了七个各自不同风格、极富一格的玲珑圆门艺术品而已。
主殿历史沿革:朝阳市志记载乾隆五十八年重修八白山药王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已毁),道光二十七年对倾圮不全之塔重修。史料还记载八白山4至6号塔南侧山坡上曾建有娘娘殿三间、药王殿一间、僧舍三间,7号塔东南曾有望海寺三间,内供佛陀像。山上有石碑二通,有一通碑刻上面有“山有佛塔必发长炳”的文字记录,以及当地人科举考录的例证。据当地亲临参与者讲述,八白山在清代、民国和解放初期,每当农历四月初八佛陀佛诞都有庙会举行。庙会时坎坷狭窄的山道上挤满了逛庙会的人流。大车小辆摆满河滩山脚,游人络绎不绝,十分热闹。
近年维修情况:朝阳市文物保管所,2001年对二号塔底层岩石加固,2003年对被雷击毁的七号塔按旧建筑样式规模体量重修。随后,因为资金不足只对4至8号塔进行了防雷设施安装。遗憾的是,恰恰是还没有安装避雷的1、2号塔在2021年遭到雷电袭击。2022年上级文物局已批准了相关保护维修计划,有待科学合理的实施。
八白山主殿的建造之说
八白山主殿,暂无详实具体的史料记载始建时间。现在是人们约定俗成,言之为金代所建。
我归纳的理由有五:一、北方众多城郭山野所建造的塔,多为笃信佛教的金代所建。二、论证七个塔是佛祖佛陀的纪念物,就与相距12千米的佛祖道场奉国寺有关联。那么,始建时间就有充分理由定为金代始建。三、在塔身刻有佛教八大塔铭的情形,发源流行于金代。这就好比鉴定文物所遵循的规律性、普遍的特殊一样,刻录八大塔铭的北方楼阁,基本上都是金代的。四、民间口口相传说的时间也为金代,当地还有更广泛的民间传说,三水山,兽头山,预示着将有真龙天子出现。是金代朝廷为了不出变数,政权稳固,而特意为之建造。是为镇龙塔。五、专家的判断,1983年夏,吉林省博物馆古建筑工程师曹汛先生考察主殿子塔时,在二塔塔身东侧发现有“菩提树下成佛塔”七字塔铭。因而,曹讯先生言之为始建初期为金代。
早期有史料记载八白山的是明代《辽东志》,称八白山主殿创修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认为八白山为金代所建的史料现有《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在“辽宁地区金代古塔一览表——朝阳市主殿子塔” 时备注为:高僧墓塔。
八白山上的主殿,准确为何时所始建,有待发现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