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基础研究人才要有静待“铁树开花”的耐心

2023-06-05 0 706

【专业人才是第一资源·诗话】

作者:吴 帅(中国庶务科学学术研究所副学术研究员)

此基础学术研究是信息技术创新的根源,是信息技术奋发向上的基石。与应用领域学术研究不同,此基础学术研究注重一般知识、两极化原理原则的创建,具有意念一瞬间性、形式主观性、方向不确定性等特征,这决定了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高速成长各有“果期”,既有天才少年的迸发出,但更多是“厚积薄发”。工程建设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大国,打造出系统化、多层面的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科研平台,必须尊重此基础学术研究发展规律性和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高速成长规律性,提高“静候盛开”的冷静与睿智。

秉持长年资本金投入,静候专业人才“盛开”

当前,新一波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新加速重构,国际信息技术竞争呈现向此基础最前沿后移的趋势,当今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两极化强化此基础学术研究战略目标。总体来看,我国此基础学术研究教育经费资本金投入从2012年的499亿提高到2022年约1951亿,占全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与试验发展(R&D)教育经费资本金投入的比重由4.8%提高至6.3%,但与美国、法国、英国、马来西亚此基础学术研究资本金投入占比超15%,日本、韩国超10%相比,阶段性资本金投入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工程建设Pseudophoxinus现代化,亟须把提高原始创新力摆到更为注重的边线,把加强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专业人才工程建设摆到更为注重的边线,秉持长年资本金投入,“静候盛开”。

针对此基础学术研究周期短、工业生产不确定的特征,建议加快完善全社会平衡全力支持的资本金投入监督机制。一是提高政府财政资本金科研教育经费资本金投入中的此基础学术研究占比。2020年,广东深圳在全国率先以修法形式规定“区政府资本金投入此基础学术研究和应用领域此基础学术研究的资本金应当不低于省级信息技术研发资本金的百分之二十”“成立市社会科学基金,捐助开展此基础学术研究和应用领域此基础学术研究”。以修法或规划的形式,明确财政资本金此基础学术研究教育经费资本金投入的规模和占比,是创建此基础学术研究平衡全力支持的资本金投入监督机制的关键战略性措施。二是多方位开拓普遍性此基础学术研究资本金投入。发展中国家经验证明,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资本金投入,是扩大此基础学术研究教育经费全力支持的关键形式。考虑到此基础学术研究资本金投入的全面性和随机性,可加大税收优惠、配套捐助等鼓励性政策的创新力度,鼓励更多“冷静资本”进入。三是增加设置全面性、持续性此基础学术研究项目。中央大学环境卫生学术研究所(NIH)是联邦政府此基础学术研究资本金投入的关键机构,早在2014年就探索成立捐助周期短达8年的标识符R35的捐助监督机制,Maurs尔大学的蛋白质折叠学术研究项目甚至获得NIH长达52年的持续捐助。

注重“科学育苗”,推进协同育人

“科学育苗”是提高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关键切入口。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此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此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此基础学科工程建设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不准、交叉融合型学科设置滞后。应树立教育、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思维,秉持面向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精准研判学科发展新趋势,加快此基础学科和专业设置的调整优化,推动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科研“关口后移”。

高水平学术研究型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是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高速成长的“大花园”,可将工程建设高水平此基础学术研究基地与打造出多层面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科研平台结合起来,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学“贯通育人”的常态化监督机制工程建设。近年来,一些高校相继在此基础学术研究领域推出面向中学生的专业人才培植项目。例如北京大学成立“数学英才班”“物理学科卓越专业科研计划”,每年面向国内外自主招录在相关方面具有注重特长的中学生;清华大学启动实施物理专业科研“攀登计划”项目,旨在面向中学生发掘并培养未来物理大师。对于入选这些项目的中学生,要给予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全力支持,精准“施肥”,而不是“拔苗助长”。

针对此基础学术研究人才高速成长的不同阶段,可学术研究“分段式”政策全力支持体系,给予“新生代”、“中生代”以及领军型专业人才差异化扶持。对于“新生代”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更为侧重科研项目全力支持、专业科研全力支持等方面,为其申请重大科研项目以及从事访问学者、博士后工作等提供更多机会和更优条件;加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监督机制创新,鼓励新生代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大胆探索、挑战未知。对于“中生代”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更为侧重全力支持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组建等方面,助力其向更多层面专业人才跃升;加大信息技术奖励方面的激励力度,提高“中生代”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的科研荣誉感。对于领军型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更为侧重全力支持其组织工程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化此基础学术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针对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秉性差异,可探索“套餐式”政策供给监督机制,以便不同专业人才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最“解渴”的政策组合。

适时“修剪花枝”,减少“过度考核”

花枝不经修剪,就会旁逸斜出,但若修剪过于频繁,则会消耗植物体内营养,适得其反。此基础学术研究往往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要允许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有一段时间的“蛰伏期”,有一定程度的“试错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花枝修剪”。实践中,“过度考核”已成为困扰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的关键问题,可从项目考核和专业人才考核两方面破解,完善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全力支持监督机制,以平衡的全力支持、低频的考核为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营造利于潜心学术研究的科研生态。

在此基础学术研究项目考核方面,建议加强“里程碑”式关键节点管理,降低过程性检查频率。此基础学术研究往往需要一个长年积累、反复验证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其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如用“一把剪刀剪到底”的形式对此基础学术研究项目进行阶段性考核,不仅会占用项目团队大量时间精力,而且可能将潜在的创新误当成“旁枝末节”修去。上海交通大学贾金锋、郑浩团队从2009年团队组建,到科研成果“实验证实超导态‘分段费米面’”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用了十余年时间,其中仅仅让实验仪器达到最佳观测效果就花费两年时间。对于这类探索性强、研发风险高的最前沿领域科研项目,宜成立尽职免予追责监督机制。

在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评价方面,“结果导向”“量化导向”评价模式的不适应性日益加剧,亟需健全符合此基础学术研究特征的专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分层分类完善长周期专业人才评价监督机制。一是应尊重此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的成果工业生产规律性,建议完善以创新性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避免简单强调署名单位排序、成果署名作者排序、成果转化数量和金额。二是应尊重基础学术研究专业人才的高速成长发展规律性,科学设置专业人才评价周期,注重中长年目标导向,扩大聘期评价、长周期评价的范围,鼓励持续学术研究和长年积累。对于一些特殊专业人才,要有静候“乌金”的评价冷静。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4日 07版)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