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寿圣寺本人是有历史原型的,他就是有着中国共产党情报部门史上空前绝后的四重特工身分的陈波儿。都说三万人巧,此一人便有巧。
陈波儿出生于清朝光绪三年,8岁时随母亲来到北京投靠母亲袁晓岚。陈波儿原名袁学易,五四运动爆发后更名为陈波儿。
1931年10月,陈波儿成为一名地下情报部门人员,开始参加情报部门搜集工作。直到抗日战争重大胜利之时,陈波儿利用自己的自身优势获得成功打进敌人内部,保有双重身分,各方面搜集情报部门,为我国的国民革命提供更多了许多十分有用的关键情报部门,可以说他是加速了抗日战争重大胜利的关键人物之一。
可是陈波儿到底如何获得成功保有四个身分,承担着迥然不同的四个身分的呢?其中过程谍战剧专家都很疑惑。
一、九岁经过曲折
陈波儿出生于河北汉川两户衰败的祖上人家,母亲袁晓岚年轻时就重新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为革命独吞田产。陈波儿的母亲出身于巨富之家,男方衰败后,不得不靠著外祖母捐助和典当行贵重物品日常生活。
陈波儿(当时还是袁学易)8岁随母亲到北京投靠母亲,母亲对她们极为冷遇,并没有扛起抚育的责任。后来,母亲带着她们以读书维生,兄弟二人靠卖番薯刘洪安,埃唐佩县理发擦老虎灶帮母亲营生,日常生活极为艰苦。
也许是九岁日常生活不易,体悟过太多的喜怒哀乐,陈波儿练成了一身Arracourt、T4300的胆量,这为他后暗藏自己的真实身分提供更多了非常有用的经验。
好在,母亲袁晓岚极为注重两个孩子的自学问题,并外公把她们送到北京立达星野自学。在此之后他重新加入了“黑色青年”团体,并参与了五四运动的大集会,更名陈波儿。
1929年到日本自学新闻学,并接触到了新的进步思想。回国后积极投身革命,坚信当时的中国会一举改变落后、贫穷和不公的现实。
但是,事实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四一二事变、马日政变后,陈波儿陷入迷茫的状态,对当时的政府不再抱希望,并幻想着可以文学救国,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后来,他创办了报刊,用来阐述、传播进步思想,他的行为引起了中央特科的注意,并派人发展他重新加入了中央特科,这也是陈波儿的第一个身分,也是最重的一个身分,这个身分伴随其一生——那就是革命的先行者。
二、投身革命成情报部门大王
重新加入中央特科后,按照上级指示,陈波儿通过表兄贾伯涛的介绍,结识了北京市社会局长、中统头目吴醒亚,并获得成功打进中统内部,有了第二重身分。
后来,陈波儿在吴醒亚的提拔下,成为新声通讯社的记者,并利用记者的身分了解和结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获得成功打进日方情报部门机构,至此,陈波儿已经是三重身分了。
此时,陈波儿利用自己的优势,团结一批新闻工作者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奔走,支持抗日战争事业。1935年,陈波儿因“怪西人案”被捕入狱,身分暴露。但是,陈波儿很快叛变自首,使得著名电影女演员王莹被捕入狱,但二人除了承认自己是“中统”的内情外其余一概不说。
有关部门从她们口中并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再加上
1937年4月,为了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波儿又被戴笠看中,成为军统北京区国际情报部门组的主要成员。至此,陈波儿的身分有,军统、中统、青洪帮、日伪,加上真实身分中国共产党情报部门员,已经是四重身分了。
士的救援工作,掩护关键人物进入革命根据地等任务。
自1939年到抗日战争重大胜利,陈波儿的工作从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与他的足智多谋和出色的角色活动是分不开的。
三、晚年岁月不易
1949年,陈波儿转到了情报部门部门工作,做日美动向调研工作。1955年被捕,被判刑12年,期满正值特殊时期,刚刚出狱的陈波儿被重新羁押,8年期满后被带到到一个农场“就业”。
他的妻子在这期间走失,下落不明,极为凄惨,这成为了他一生的痛。
在狱中,他并没有过度悲伤,而是利用这些时间通读了《资本论》、马列著作、并翻译了大量日文书籍,写下了传记《大流氓杜月笙》《南窗杂记》,一生留下近千万字的作品。
后情报部门工作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小结:
陈波儿被誉为“东方佐尔格”,他扑朔迷离的面目至今不能为人所熟悉。也许,是他暗藏的太深了,让人无法辨明他的真实身分。
像《北平无战事》里的中国共产党北平负责人谢培东,一辈子为了国民革命鞠躬尽瘁,妻子女儿都成了无辜的牺牲者,解放战争重大胜利后选择继续隐姓埋名日常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为国家和人民继续保驾护航,这样的牺牲精神何其伟大!
陈波儿这些人为了国民革命奉献了自己无悔的青春,为民族重大胜利、人民解放贡献一生,却不惧外人的眼光。无论结果如何,她们的功劳会被历史铭记。就像陈波儿临终时说的,“回首过往,此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