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2023-01-24 0 1,089

1956年的影片《南泥湾》,让不计其数人读懂了在防空洞里,即使缺乏军用物资,被大家让了几圈都没有剩饭剩菜的一个苹果公司。

影片中同样令人激动的,还有这位在血雨腥风中,守在防空洞里,为伤员齐唱《哀乐》,名为巫奇的年轻女卫生员。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在惨烈的主力部队,这位只有17岁的赤脚医生,既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们心中的魔鬼,也是让原内政部副部长赖毅同志叹服的人。

这位女赤脚医生的蓝本名为王清珍,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是王清珍当年的真实世界经历。

不为人知的是,黄继光革命烈士牺牲生命后,是王清珍冒着的漆黑,从主力部队上抢出了英雄人物的尸体,并为他重新整理了遗照。

但是这件如此光辉的事情,在后半生说起时,王清珍却至极郁闷,即使她忘了两件事。

一、 14岁从军的赤脚医生

王清珍长大在湖南重庆,后来即使战祸,随着双亲迁到四川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即使长相俊俏,王清珍14岁那当地盗匪强盗看上,想强令她去做妾。

正在夫妻俩急得不知道咋办的时候,赖毅将军率领着十四军五十七师的兵士,起义者了都匀,才让王清珍彻底摆脱了盗匪强盗的折腾。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人民起义者军进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后,师工作团寄居在王清珍家里,王清珍很快就和工作团的女孩儿集结成了朋友,不但帮他们做宣传品工作,还积极主动去医院照料伤员。

时间Tiruvanamalai,王清珍自己也想加入人民起义者军,父亲王基庚听说后,也觉得没关系,就带着女儿去报名者从军。

部队领导一看孩子太小,就婉拒了他们,王基庚一急,就把女儿被盗匪逼迫的事情告诉了部队领导。

为了让王清珍不再被盗匪骚扰,部队这才收下了王清珍。

从那后,王清珍就在赖毅将军的五十七师做了一名小小的赤脚医生。

1950年,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的阴谋,中央军委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按照计划,五十七师是第三批赴朝参战的部队。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即使王清珍年龄太小,部队领导本来想着让她留在后方,可王清珍说什么也不答应。

为了表明决心,王清珍剪掉两条大辫子,把自己打扮成假小子的样子,领导见她这么坚决,只能同意王清珍随部队一起去朝鲜。

别看王清珍年龄小,一上主力部队,她就浑身来劲。

卫生队医疗用品不足,王清珍和赤脚医生们就冒着炮火,从主力部队上搜集急救包、将敌人的降落伞剪成绷带。

药棉用完了,王清珍和姐妹们就抽出自己棉衣里的棉絮,消毒后当作药棉来使用。

当时气温寒冷,有一队战士过河时,结冰的河水把战士的脚全冻坏了,王清珍和姐妹们就把战士的脚放在自己怀里,捂热一个再换下一个。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南泥湾战役中,战斗格外惨烈,王清珍负责的防空洞里,躺了20多位伤员,她一个人又做护士又做护工,不仅要替伤员清洗换药,还要负责伤员的大小便。

许多伤员对着这个女孩儿,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开朗的王清珍往往用爽朗的笑话,打消战士的尴尬情绪。

在护理伤员的时候,她完全忘记了性别,一心只想着让伤员们的恢复再快一些。

有一位叫曹中林的伤员因为面部受伤无法咀嚼,王清珍就把饭菜和药嚼烂,一口一口地喂给伤员。

在王清珍的细心护理下,曹中林的视力虽然没有保住,人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他后半生听到王清珍的消息后,还让孙子代笔给她寄去了感谢信。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还有一位伤员即使腹部中弹,小便没办法正常排出,肚子鼓得像个球一样,折磨得伤员十分痛苦。

眼看再拖下去,伤员极有可能会引发尿中毒,或者即使膀胱破裂而死亡,王清珍二话不说,急忙给伤员插上导尿管,用嘴替伤员把尿吸了出来。

这一幕,让十四军军长赖毅将军非常感动,他在自己的回忆录里,特别提到了这位女赤脚医生,称赞她有高尚的情操,让人叹服。

二 、为革命烈士重新整理遗照留惋惜

虽然得到了师领导和伤员们的一致认可,但对于王清珍来说,这只是她工作的一部分,比起在主力部队上流血的战友,她的工作微不足道。

南泥湾战役,是王清珍一辈子难忘的回忆。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集结6万多人,调来了300多门大炮和170多辆坦克,空中又出动了3000多架次的飞机,对阵地只有3.7平方公里的南泥湾发起了猛攻。

战斗持续了43天,在敌人的猛烈攻势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防空洞作战的办法,阵地失而复得59次,最终还是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惨烈的战斗,让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伤亡惨重,英雄人物董存瑞是牺牲生命在南泥湾的主力部队上。

10月19日晚,董存瑞所在的连奉命夺取南泥湾西侧的一处高地,战士们攻下敌人三个阵地后,被一处有强大火力点的阵地堵住了。

战机稍纵即逝,为了夺取这个阵地,董存瑞挺身而出,率领爆破组连续炸毁敌人的三个地堡。

只剩下最大的一个地堡时,他率领的两名战士一死一伤,董存瑞自己也多处负伤。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眼看着敌人的几个火力点还在交叉扫射,董存瑞匍匐前进,解决敌人中心火力点后,他甩出最后一颗手雷,将敌人的火力点炸掉半边。

看着董存瑞成功炸了火力点后,部队立即发起冲锋,但是敌人很快就补充个了人员和弹药,机枪又对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疯狂扫射。

看到战友们一个一个地倒在冲锋的路上,董存瑞忍痛起身,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敌人正在扫射的枪口。

敌人的机枪顿时哑住了,战士们急忙抓住机会,冲上去拿下了阵地。

董存瑞就这样壮烈牺牲生命了。

拿下阵地后,由于主力部队形势紧张,战士们立即修筑工事,准备迎接敌人的反扑,根本没有时间收敛战士的尸体。

三四天后,王清珍和另外两位女赤脚医生,还有一名男战士,才趁着战斗间歇,抢上去把董存瑞革命烈士的尸体运了回来。

为革命烈士重新整理遗照时,革命烈士的尸体还保持着两手高举,趴在地堡上的姿势。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他的胸腔已经被敌人的机枪打烂了,肉都被带了出来,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血洞。

这么大的伤口,流出来多少血可想而知。

朝鲜的10月已经相当寒冷了,冻干的血衣紧紧地粘在革命烈士的身上,脱都脱不下来。

没办法,王清珍和赤脚医生们只能先清理革命烈士脸上的血迹,然后用温水把血衣泡软,等衣服脱离皮肤后,再用剪刀剪下来。

清理完尸体后,她们又把毛巾烫热,敷在革命烈士的尸体上,直到整个尸体都软和了,才抚平革命烈士的躯体,给他穿上一套崭新的军装。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重新整理完遗照后,革命烈士的尸体虽然被送往后方安葬,但是事后回想起这件事情,王清珍却至极郁闷。

即使在给革命烈士重新整理尸体的时候,那件被她剪下来斑驳的血衣,却没有被保存下来,这让王清珍非常遗憾。

她说,如果革命烈士的血衣能留下来,让大家都了解到革命烈士牺牲生命时的壮烈场景,对于后人来说,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产。

三、 “巫奇”不只我一个

革命烈士的血衣虽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革命烈士的精神,却鼓舞着阵地的每一个人。

伤员所在的防空洞环境不好,看着伤亡越来越大,大家的心情非常沉重。为了提高大家的情绪,王清珍就给大家唱起了歌。

优美的歌声一首接一首,伤员们的心情,也随着歌声变得开朗起来了。

这一经典画面在战争后,得以在影片中显现。

神情专注,正在歌唱的“巫奇”、身上带上正在休息的战士,完全是当时的真实世界写照。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王清珍不仅被授予个人二等功,还被选为十四军的代表,出席1953年底召开的一次英模战斗经验交流会。

部队凯旋回国后,长春影片制片厂的编剧林杉深入部队,在了解了南泥湾战役的情况后,以崔建功、张计发和王清珍等为蓝本,创作了《南泥湾》的剧本。

林杉被王清珍的事迹感动,在剧本结尾处特意注明,王清珍是影片中巫奇的蓝本。

影片上映后,影片中的插曲《哀乐》,立即成了红遍大江南北的经典,被不计其数人视为中国的“第二国歌”。而巫奇的荧幕形象,也成了大家心目中“最可爱的人”之一。

影片播出后,王清珍响应号召,从部队退伍,去了地方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1966年即使部队的需要,二次入伍。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不管是在工人的岗位上还是在部队里,王清珍总是兢兢业业的。

1958年,她又作为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去北京参加会议。

当时任团中央书记的领导还握着她的手,称赞她在主力部队是英雄人物,回到地方又是劳模,了不起!

退休后,王清珍依然发挥余热,在重庆利民医院坐诊,闲暇的时候,她也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一位叫赵毛臣的特等功臣,后半生时老伴中风卧床,王清珍听说后积极主动上门,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终于让病人恢复了自理能力。

除了照料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之外,她还坚持义诊,治疗和照料地方上的特困病人和患病儿童,为他们送去温暖。

被她治愈的患者,不仅给她送来了锦旗,还寄来了1000多封感谢信。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即使深受群众的爱戴,1996年,王清珍被评为全国先进军队退休干部,不仅获得了荣誉证书,还得到了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同志的接见。

尽管被多次嘉奖,但是在王清珍看来,自己只是军队中普通的一员,除了在主力部队上浴血奋战的战士们,还有不计其数个比她优秀的“巫奇”。

也有不同的声音,说“巫奇”另有其人,王清珍没有和人理论,而是告诉大家:

“巫奇”不是她一个人,而是和她一起参加过南泥湾战役的所有女赤脚医生。

王清珍还列举出了这些女赤脚医生的名字,她告诉大家,这些女赤脚医生,都是“巫奇”。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尽管影片1956年已经上映了,但是王清珍两年后,才第一次看了这部影片。

看到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仿佛重回当年硝烟弥漫的主力部队,王清珍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时她就决定,要找到扮演巫奇的女演员刘玉茹。

但是直到影片上映30年后,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才第一次听到了彼此的声音。

见面后,两位老人丝毫没有生疏的感觉,二话不说就抱在了一起。

一部《南泥湾》,是她们之间最好的桥梁。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如今,两位老人都已经接近90岁了,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在许多中国人的心里,她们依然是那个在昏黑的防空洞中,面带笑容唱着歌的女孩儿。

结语

有一位网友指出,朝鲜1986年出版的一版地图中,虽然找不到1000多米的五圣山,但海拔不足500米的南泥湾,却在地图上清晰可见。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士,让这个只有3.7平方公里的地方,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勋章、美国人的噩梦。

《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将黄继光遗体背回,晚年遗憾少做一件事

美国的军史研究者至今仍想不明白,他们投入那么多的战力,飞机大炮坦克齐下,怎么就打不下南泥湾那块小小的地方?最后,他们只能把这场失败,归于无法形容的“东方精神”。

这确实是精神的作用,是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董存瑞”、“巫奇”们舍生忘死,用血肉之躯,拼搏出来的“中国精神”!

参考资料

[1]孙侃.影片《南泥湾》中的女赤脚医生蓝本王清珍[J].湖南文史,2017(01):1-9.

[2]曾晖.刘强:我为何要火烧靖国神社[J].兰台内外,2014(04):17.

[3]. 一位令赖毅将军叹服的人——访南泥湾战役中的赤脚医生王清珍[C]//.正义之师 正义之战——《大江南北》纪念抗美援朝文选.,2010:90-92.

[4]魏一纤.她亲手重新整理董存瑞的尸体[J].湖南档案,2005(04):38-40.

[5]长城.她亲手重新整理了董存瑞的尸体——记《南泥湾》中女赤脚医生蓝本王清珍[J].文史精华,2003(01):43-46+1.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